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引种繁育基地

   

一、地理位置

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引种繁育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花红洞实验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地处北纬 25 ° 03 4 9 ,东经 102 ° 36 3 9 ,地点位于昆明市西北郊 16 公里的筇竹寺郊野公园西侧花红洞,由昆明动物所花红园区原部分山地改造建设而成,基地总面积 74 亩,引种繁育区面积 57 亩。

二、自然条件

基地所处区域属亚热带季风高原气候,四季不分明,但存在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年平均气温 13.93 ,极端最高温 28.16 ,极端最低温度 -10 ;年平均降水量 1155mm ,其中 80 % 以上的降水集中在 5 10 月份,年蒸发量 1453mm ;年平均日照时数 2015h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7.58% 。基地土壤均为沉积岩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岩、石灰岩发育成的红壤,土层厚度从大于从 0.1~2m 不等,呈微碱性至中性。基地的原生植被为暖温性针叶林和石灰山灌丛,主要植物有云南松、华山松、干香柏、云南含笑、白茅、菜蕨、矮杨梅、米饭花等物种。

三、历史沿革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花红洞实验基地,前身为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引种繁育中心昆明(花红洞)基地, 1989 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 89 )环计字第 343 号文、云南省计划委员会云计投( 90 236 号文及云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 1989 年下文批准建设,基地正式成立于 1990 11 月,并开始进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引种工作,于 2008 年并入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四、植物保存情况

我院接手后,对基地植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统计表明,基地有维管束植物种类 521 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 146 385 属, 其中蕨类植物 14 24 29 种、裸子植物 8 25 42 种、双子叶植物 106 262 353 种、单子叶植物 18 74 97 种;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37 56 76 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多歧苏铁、攀枝花苏铁、篦齿苏铁、苏铁、银杏、巧家五针松、水杉、云南穗花杉、南方红豆杉、华盖木、单性木兰、莼菜、伯乐树、珙桐、光叶珙桐、云南红豆杉等种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苏铁蕨、扇蕨、金钱松、黄杉、秃杉、翠柏、福建柏、篦齿三尖杉、厚朴、大叶木兰、鹅掌楸、香木莲、大果木莲、大叶木莲、合果木、峨眉含笑、西康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水青树、连香树、金荞麦、任木、杜仲、红椿、伞花木、云南金钱槭、香果树、馨香玉兰、润楠等种类。云南省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茈碧莲、壮丽含笑、西畴油丹、怒江十大功劳、大叶虎皮楠、壳菜果、枫叶槭、云南枫杨、红马银花等种类。

五、发展愿景

经过长期的自然驯化和人工抚育,绝大部分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生长状况良好,部分乔木树种胸径已达 30cm ,高已达 10m 以上。基地植被郁闭度在 90% 以上,引种繁育区种植密度较高,基本无林间空地。由于郁闭度较高,部分植物生长已受到影响,更无继续引种植物的空间,基地应主要承担现存物种的保存、展示、教育、科研等职能,同时加强已有物种的监测、管护,并研究植物物种长期驯化适应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温室、保育室和苗圃等开展部分保护物种的繁育试验,为植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扇蕨(国家二级)
云南红豆杉(国家一级)
油麦吊云杉(国家二级)
篦子三尖杉(国家二级)
多歧苏铁(国家一级)
攀枝花苏铁(国家一级)
莼菜(国家一级)
水青树(国家二级)

基地保护植物(部分)

植物保育工作
专家指导
基地植物监测
专家指导

  友情链接

上海市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甘肃   |   贵州   |   云南   |   陕西   |   湖南   |   广西   |   广东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河北   |   天津   |   北京
云南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广东   |   浙江   |   山东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ICP备案号:滇ICP备19009967号     |
©2024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
主办单位: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气象路王家坝23号    |
邮箱:office@yraes.org.cn    |
电话:0871-64142163    |
邮编:650034
技术支持:云南亚萨科技有限公司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