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云南省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经省科技厅批准设立,由省生态环境厅主管,依托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建设,是专门从事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工程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及示范的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
中心聚焦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致力于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研发先进工艺装备,积极推进政策规范与标准体系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涵盖重金属“三废”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复杂污染水体修复、污染场地治理及跨介质污染控制等。近年来,中心紧密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3815”战略需求,持续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构建了全省涉重金属固体废物数据库和危险废物物相数据库。
中心现拥有固定研究人员2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其中博士2人、硕士11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达66%,并有1人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中心实验室建于花红洞试验基地及云南省生态环境科研创新基地工艺实验室,拥有原子吸收、ICP、激光粒度分析仪、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重金属在线检测仪、液压式压力试验机、便携式手持多参数测试仪、测汞仪等30余台(套)分析设备。拥有钛合金反应釜、电热回转窑、真空炉、感应电炉、反渗透、电絮凝、电渗析、固化稳定化等小试及中试设备,具备开展含重金属“三废”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及小试、中试试验能力。
为持续提升实验研究能力,2025年采购了关键科研设备—高温可控气氛热处理炉,该设备可用于含砷/含汞危险废物和有机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中试,开展固体废物热处理过程挥发、热解、气氛研究及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烟气重金属成分特征、净化等试验研究。

二、重大项目
1. 2014年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重金属类危险废物锍化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及中试平台(云财建[2014]98号);
2. 2015年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含砷、汞废物高效处理处置技术示范工程(云财建[2015]253 号);
3. 2015年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含重金属复杂酸性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示范工程(云财建[2015]253 号);
4. 2015年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有色化工行业含重金属废渣低温高效脱砷、汞技术研发平台(2015DH020);
5. 2016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移动式污染土壤热脱附成套设备技术研发及示范(云财建〔2016〕304号);
6. 2018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重点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
7. 2022年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赤水河流域绿色治理和发展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赤水河流域硫磺矿区环境风险诊断与阻断技术研发及示范;
8. 2025年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磷石膏资源化规模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三、研究成果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省科技厅专项、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等课题200余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30余个,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80余篇。2025年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铝灰全链条资源化技术及装备研究”获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


四、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
1. 磷石膏源头无害化处理工艺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国家及地方提出的“新增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的绿色发展目标,中心结合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特点、磷石膏产污特征,积极开展磷石膏“三化”技术研究,提出了减污协同增效、“以废治废”降碳的磷石膏源头无害化处理工艺,将磷石减污回收氟磷、调浆无害化、质量在线监测有机结合,形成了绿色、低碳磷石膏智能化无害化处理工艺。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采用了该技术,天安化工开展了500万吨/年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工艺工业化应用,为天安化工实现新增磷石膏100%“源头无害化奠定了基础。

2. 含砷汞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艺
为支持个旧含砷危废区域处置中心建设,中心研发出全新含砷汞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艺,取得发明专利3项。全过程支持了“西南区域特殊类别危险废物(砷渣)集中处置中心”的申报、立项、批复,是全国第一批 16 个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之一。目前个旧含砷危废区域处置中心正在建设,预计2026年完工并投产运营。同时该技术也在红云氯碱土壤污染修复项目进行了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