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审稿)
建设单位:江川县九溪河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工程管理局
编制单位:云南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
二O 一六年三月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I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4
1.1 编制依据...................................................................................................................................... 4
1.1.1 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4
1.1.2 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5
1.1.3 技术导则和规范...............................................................................................................6
1.1.4 技术资料........................................................................................................................... 6
1.2 评价目的和原则.......................................................................................................................... 7
1.2.1 评价目的........................................................................................................................... 7
1.2.2 评价原则........................................................................................................................... 7
1.3 评价标准...................................................................................................................................... 7
1.3.1 环境质量标准...................................................................................................................7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8
1.4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9
1.4.1 环境影响识别...................................................................................................................9
1.4.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10
1.5 评价等级.................................................................................................................................... 10
1.6 评价范围.................................................................................................................................... 11
1.7 评价重点.................................................................................................................................... 12
1.8 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点............................................................................................................12
1.9 评价程序.................................................................................................................................... 13
2、建设项目概况..................................................................................................................................... 15
2.1 工程基本情况............................................................................................................................ 15
2.1.1 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5
2.1.2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15
2.1.3 项目建设概况.................................................................................................................15
2.2 治理河段工程概况....................................................................................................................15
2.2.1 建设规模、内容.............................................................................................................15
2.2.2 工程布置与建筑物.........................................................................................................16
2.2.3 附属配套设施.................................................................................................................23
2.3 沿河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内容............................................................................................24
2.4 植被选择.................................................................................................................................. 30
2.5 项目占地.................................................................................................................................... 30
2.6 工程进度安排............................................................................................................................ 31
2.7 劳动定员.................................................................................................................................... 32
2.8 项目公用工程方案....................................................................................................................32
2.9 建设投资.................................................................................................................................... 32
2.10 总图布置.................................................................................................................................. 32
3、工程分析............................................................................................................................................. 34
3.1 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34
3.1.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34
3.1.2 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34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II
3.1.3 小结................................................................................................................................. 38
3.2 施工方案.................................................................................................................................... 38
3.2.1 施工内容......................................................................................................................... 39
3.2.2 清淤工程施工.................................................................................................................40
3.2.3 桥梁施工......................................................................................................................... 40
3.2.4 道路施工......................................................................................................................... 41
3.2.5 驳岸施工......................................................................................................................... 41
3.2.6 挡水坎施工.....................................................................................................................43
3.2.8 景观工程施工.................................................................................................................43
3.2.9 湿地、拦污-沉砂池、生物塘等施工........................................................................... 44
3.2.10 项目公厕与市政管网的连接.......................................................................................44
3.2.11 “三场”设置.....................................................................................................................44
3.2.12 土石方平衡...................................................................................................................44
3.3 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45
3.3.1 施工期废气.....................................................................................................................45
3.3.2 施工期废水.....................................................................................................................46
3.3.3 施工期噪声.....................................................................................................................46
3.3.4 施工期固废.....................................................................................................................47
3.3.5 生态影响及水土流失.....................................................................................................47
3.4 运营期分析................................................................................................................................ 47
3.4.1 主河道治理工程分析.....................................................................................................47
3.4.2 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分析.................................................................................................47
3.5 运营期污染源强分析................................................................................................................61
3.5.1 废气................................................................................................................................. 61
3.5.1 废水................................................................................................................................. 61
3.5.3 固废................................................................................................................................. 61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3
4.1 自然环境概况............................................................................................................................ 63
4.1.1 地理位置......................................................................................................................... 63
4.1.2 地形、地貌.....................................................................................................................63
4.1.3 水文水系......................................................................................................................... 64
4.1.4 气候特征......................................................................................................................... 64
4.1.5 土壤.................................................................................................................................. 64
4.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65
4.2.1 行政区划及人口.............................................................................................................65
4.2.2 社会经济发概况.............................................................................................................65
4.2.4 基础设施......................................................................................................................... 66
4.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67
4.3.1 环境空气质量.................................................................................................................67
4.3.2 地表水环境质量.............................................................................................................68
4.3.3 声环境质量.....................................................................................................................70
4.3.4 生态环境现状.................................................................................................................71
4.4 主要环境问题............................................................................................................................ 83
4.4.1 河道自然特性、水土保持、洪水历史、.................................................................... 83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III
4.4.2 河道现状基地分析.........................................................................................................83
4.4.3 河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86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88
5.1 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88
5.1.1 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88
5.1.2 主体工程施工生态影响分析.........................................................................................89
5.2 运营期生态影响分析................................................................................................................92
5.2.1 陆生生态影响分析.........................................................................................................92
5.2.2 水生生态影响分析.........................................................................................................93
5.2.3 景观影响分析.................................................................................................................94
5.3 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96
6、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98
6.1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98
6.1.1 施工废水影响.................................................................................................................98
6.1.2 施工期污水的产生、消减、排放.................................................................................98
6.1.3 河道治理施工对水环境影响分析.................................................................................99
6.2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99
6.2.1 运行期对九溪河水文环境影响分析...........................................................................100
6.2.2 运行期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100
6.2.3 污染物入湖量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分析...................................................................... 100
6.2.4 湿地正常运行对九溪河水质影响类比分析.............................................................. 102
6.2.5 非正常情况下对九溪河水质影响分析...................................................................... 106
6.2.6 地表水影响分析小结...................................................................................................106
7、环境空气环境影响分析评价...........................................................................................................108
7.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08
7.2 运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109
8、噪声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110
8.1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10
8.1.1 施工噪声影响............................................................................................................... 110
8.1.2 运输车辆噪声影响....................................................................................................... 112
8.2 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12
9、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113
9.1 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13
9.2 运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13
10、环境风险分析................................................................................................................................. 114
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15
11.1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15
11.2 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影响.................................................................................................... 115
12、公众参与......................................................................................................................................... 117
12.1 公众参与的目的.................................................................................................................... 117
12.2 公众参与的调查对象............................................................................................................ 117
12.3 公众参与调查的方式............................................................................................................ 117
12.4 公众参与调查内容................................................................................................................120
12.5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120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IV
12.5.1 社会团体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分析.............................................................................120
12.5.2 个人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分析.....................................................................................121
12.6 公告、公示信息反馈收集....................................................................................................124
12.7 结论与意见............................................................................................................................ 125
13、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126
13.1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126
13.2 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126
13.3 环境空气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127
13.4 声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127
13.5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128
13.6 其他环境保护措施................................................................................................................128
13.7 环保措施汇总........................................................................................................................ 129
1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30
14.1 项目环保投资........................................................................................................................ 130
14.2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130
14.2.1 正效益......................................................................................................................... 130
14.2.2 负效益......................................................................................................................... 131
14.3 小结........................................................................................................................................ 131
15、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32
15.1 环境管理计划........................................................................................................................ 132
15.1.1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132
15.1.2 环境管理措施.............................................................................................................133
15.3 环境监理计划........................................................................................................................ 134
15.3.1 环境监理目的.............................................................................................................134
15.3.2 环境监理的范围、内容.............................................................................................134
15.4 环境监测计划........................................................................................................................ 134
15.5 项目环保竣工验收................................................................................................................134
16、结论................................................................................................................................................. 136
16.1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结论....................................................................................................136
16.2 环境质量现状........................................................................................................................ 136
16.3 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结论........................................................................................................137
16.3.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37
16.3.2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38
16.3.3 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39
16.3.4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0
16.3.5 固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0
16.3.6 环境风险分析结论.....................................................................................................141
16.3.7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41
16.4 公众参与................................................................................................................................ 141
16.5 总结论.................................................................................................................................... 141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V
附录
附录1 动物名录
附录2 植物名录
附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件
附件1 环评工作委托书
附件2 《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前期工作
的函》(玉发改函[2014]18 号)
附件3 《玉溪市环保局关于确认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
复函》(玉市环函[2014]152 号)
附件4 项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5 公众意见问卷调查样表
附图
附图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点位图
附图3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4 项目区水系图
附图5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6 植被图
附图7 项目区基本农田分布图
附图8 项目与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
前言
1 项目背景
九溪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一级支流曲江上游,位于江川县境内,发
源于九溪镇矣文村委员会矣文坝子,至马家庄村委会河口村进入东风水库。九溪
河是全镇集生产灌溉、防洪和景观于一体的河道,径流区植被差,人口密度大,
水土流失严重,水质较差。
九溪河为东风水库主要入库河流之一,汇水量占东风水库总汇水量的46%,
根据《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九溪河流域确定为二级水源保护区。
东风水库是玉溪中心城区重要水资源,承担着玉溪市中心城区42 万人的供水任
务,近年来,由于东风水库流域内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加剧了入库污染物的增长,
水库水质呈恶化趋势。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东风水库执行Ⅱ类水保护标准,目
前为Ⅲ类水体。为切实做好东风水库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确保玉溪中心城区群
众饮用水安全,玉溪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东风水库径流区实施综合治理,分段分期
逐步实施。
按照玉溪市、江川县关于东风水库九溪河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相关要
求,东风水库径流区九溪河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局拟实施“九溪河河
道综合治理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的有关规定,受九溪河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局委托,我单位承担
了“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报告书。我单位依据有
关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和规范,在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后,编制完成了《九溪河河
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建设单位提交上级环保部门审
批,为项目主管部门进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 环评过程
2014 年9 月11 日,九溪河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局委托云南省环
境科学研究院进行“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
托后,我单位迅速组成项目工作小组,于2014 年9 月11 日对项目所在地进行了
实地初步踏勘,在调研、收集和核实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于2014 年9 月17 日进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
行了项目信息一次公示,2014 年12 月15 日协助业主单位对项目区周边直接或
间接团体、个人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工作,2015 年1 月28 日进行了项目环保措
施信息二次公示,由于建设内容有所增加,于2015 年12 月1 日进行现场二次踏
勘,并于2016 年3 月22 日进行了环保措施信息三次公示。后期依据环评相关的
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导则等,结合现状环境质量监测与调查,在现场调
查和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2016 年3 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查。
3 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工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河道主体工程,二是沿河面源污染治理。河
道主体工程:治理长度共为3.81km,治理河段中营~一号拦污闸;沿河面源污染
治理部分:主要包含矣文河口拦污沉沙治理、清水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小冲河口
拦污沉沙治理、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5 项工
程。治理工程任务主要是湿地建设、河道清淤、河堤加固、河床生态修复等,提
高河道防洪能力,增强河道稳固性,保护东风水库径流区水源,改善东风水库入
库水质,同时保护河道沿岸农田和基础设施,绿化美化环境。
本项目是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
和改善东风水库水质。由于本项目为河道治理工程,属于生态治理工程。本项目
对环境的主要影响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为:①项目施工期对地表
水环境影响表现为施工生产废水、施工暴雨径流,一旦进入九溪河中,将形成面
源污染,对九溪河水质产生一定影响;②项目部分河段工程邻近九溪镇,施工过
程噪声、运输车辆噪声将对邻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
现为工程开挖、施工人员践踏等对工程占地区域内地表植被的破坏,以及河道清
淤对水生生物生存、行为、繁殖和分布的影响等;④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气(施
工扬尘、施工机械尾气等)及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河道清淤的淤泥等)对环境
带来一定影响。
本项目在运营期的影响主要为正面影响:①生态环境方面,湿地公园、河道
绿化带等工程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②水环境方面,沿河面源治理工
程通过拦污沉沙、湿地净化等措施后,较好的改善了入河水质,减少污染物进入
九溪河;③本项目正常运营时不使用其他机械,运营期不产生废气和噪声影响;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
④本项目正常运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附近群众游览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
湿地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底泥和湿地收割物。
4 主要结论
本项目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属于生态治理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玉
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水源保护相关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道管理条例》。本项目不在玉溪市红塔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内,不违反《玉溪市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正面影响,通过实施河道清淤、面源污染治
理工程,九溪河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实施了底泥清掏,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
恢复;项目实施可增强水体观赏性,增加绿化景观层次性,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
优美的人居环境;提高九溪河防洪能力,保障九溪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项目项
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运营期对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湿地管理不善带
来的二次污染以及湿地及绿化景观树施用化肥、农药等造成污染,通过加强管理
可降低或消除不利影响。
项目污染产生主要在施工期,但施工期较短,施工过程只要落实好各项环保
措施,保证环保资金的投入,加强管理,则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得到有效
控制,污染物排放不会造成当地环境功能的改变;施工结束后施工期各项不利影
响可消除。
综上所述,本项目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属于生态治理工程,项目符合国家
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条例,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以正面影响为主,二次污
染负面影响或施工期不利环境影响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等可大大降
低或消除,在严格执行“三同时”要求和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的条
件下,从环境影响的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
1、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4 月24 日修订,2015 年1
月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年10 月28 日通过,2003
年9 月1 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2 月28 日修订,2008 年
6 月1 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 年3 月20 日公布
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4 月29 日修订,2000 年
9 月1 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年10 月29 日通过,
1997 年3 月1 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 年12 月29 日修
订,2005 年4 月1 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8 月29 日修订,2002 年10 月1 日
起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年8 月29 日发布,2011 年1
月8 日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年12 月25 日修订,2011 年
3 月1 日起施行);
(1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年12 月27 日发布,1999 年1 月1 日
起施行);
(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 年12 月22 日修正
起施行);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 年9 月30 日发布,1997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
年1 月1 日起施行);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 年8 月28 日修正起施行);
(1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发改委第9 号令)及《产
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发改委第21 号令,2013 年5 月01
日);
(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 号令,1998 年11 月
18 日通过,1998 年11 月29 日起施行);
(17)《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19
号);
(1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06]28 号);
(1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部令第2 号,2008 年9 月2 日)。
(2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 号);
(2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 号);
(22)《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
[2012]98 号)。
1.1.2 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
(1)《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2 年11 月);
(2)《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0 年5 月);
(3)《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 年);
(4)《云南省珍稀动物保护目录》(1989 年);
(5)《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管理暂行规定》(1995 年6 月);
(6)《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7 年1 月)
(7)《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7 年6 月);
(8)《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2009 年9 月);
(9)《云南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复审),(云环控发[2006]43
号);
(10)《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云环发[2014]34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
号);
(11)《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05 号,
2001 年10 月);
(12)《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 修正)》(云南省人大(含常委),
2004 年6 月);
(13)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云发
[2006]21 号,2006 年12 月);
(14)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
知》(云政办发[2007]160 号,2007 年7 月);
(15)《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2003 年1 月);
(16)《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03 年5 月)。
1.1.3 技术导则和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1.4 技术资料
(1)《环评委托书》,江川县九溪河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局,
2014 年9 月;
(2)《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前
期工作的函》(玉发改函[2014]18 号);
(3)《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 年11 月;
(4)《玉溪市东风水库径流区九溪大河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图
纸,2013 年3 月;
(5)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
1.2 评价目的和原则
1.2.1 评价目的
根据项目的建设方案,针对项目的工程特点和工程目标,结合流域环境特征,
评价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边居民区生活的影响、施工期废水对九溪河水环境的影
响程度和范围,以及运营期对九溪河水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及城市防洪的影响特
性、程度和范围,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最小化、减缓及补救措施;依据国家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对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综合可行性作出明确
的结论,为上级部门决策、设计部门及工程项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2 评价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建设项目性质及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特
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原则;
(2)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原则;
(3)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原则;
(4)符合改善生态环境功能的原则;
(5)符合公众参与原则。
1.3 评价标准
本环评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于2016 年2 月22 日由江川县环境
保护局行文确认(江环函[2016]2 号)(详见附件)。
1.3.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本项目为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位于江川县九溪镇,属二类环境空
气质量功能区,环境空气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见
表1.3-1。
表1.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单位:ug/m3
污染因子
浓度限值
年平均24 小时平均1 小时平均
TSP 200 300 /
PM10 70 150 /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
SO2 60 150 500
NO2 40 80 200
PM10 70 150 50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九溪河位于玉溪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东风水库的二级保
护区内,属于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执行GH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Ⅲ类标准,见表1.3-2。
表1.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L
项目Ⅲ类标准限值项目Ⅲ类标准限值
pH 值6~9 氟化物(以F-计) ≤1.0
DO ≥5 硒≤0.01
高锰酸盐指数≤6 砷≤0.05
COD ≤20 汞≤0.0001
BOD5 ≤4 镉≤0.005
氨氮(NH3-H) ≤1.0 铬(六价) ≤0.05
总磷(以P 计) ≤0.2 铅≤0.05
总氮(以N 计) ≤1.0 氰化物≤0.2
铜≤1.0 石油类≤0.05
锌≤1.0 硫化物≤0.2
(3)声环境质量标准
九溪河两岸为农村地区,所经区域分别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
准》,执行1 类和2 类区标准。
表1.3-3 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
项目区域类别昼间夜间
养老院、学校等敏感点1 类标准55 45
工程沿线各个村、九溪镇2 类标准60 50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
本项目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
2 标准中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见表1.3-4。
表1.3-4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单位:mg/m³
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颗粒物
监控点浓度限值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
NOx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
(2)废水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
本项目施工废水收集处理后全部回用,禁止外排。
(3)噪声
本项目工程施工期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见表1.3-5。
表1.3-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昼间夜间
70 55
(4)固废
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产生的一般固废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
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5)其他
水土流失评价标准执行国家水利部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分级指标。
1.4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1.4.1 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环境特征,采用矩阵法对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
别,详见表1.4-1。
分析表1.4-1 可知:
(1)项目工程建设对生态及自然环境均会产生较大影响,施工期以不利影
响为主,运营期以有利影响为主。
(2)项目工程建设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以短期不利影响为主,对空气环境、
声环境、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3)项目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以长期有利影响为主,其中水环境质量、水
生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均产生较大的有利影响。
表1.4-1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环境因素
主河道治理工程
(河道清淤、防洪
驳岸、河道两侧绿
化及道路建设)
拦污沉沙治理拦污
沉沙治理工程(矣
文河口、清水河口、
小冲河口)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
染治理工程
湿地工程(下游旁
路人工湿地、集镇
人工湿地)
施工期运行期施工期运行期施工期运行期施工期运行期
土地利用▲ □ ▲ ▲ □ ▲ □
陆生生物▲ □ ▲ □ □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
水生生物▲ □ ▲ □ □
水文径流▲ ▲ □ □ ▲ □
水土流失▲ □ □ △ □ ▲ □
自然景观▲ □ ▲ □
水环境质量▲ □ ▲ □ ▲ □ ▲ □
环境空气▲ □ ▲ ▲ □ ▲ □
声环境▲ ▲ ▲ ▲
注:□/△:长期影响/短期影响;黑/白:不利影响/有利影响;空白:无影响。
1.4.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项目评价因子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和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具体内容见
表1.4-2。
表1.4-2 项目评价因子
项目评价因子
生态
现状评价土地利用方式、陆生生态(植被、动植物)、水生生
态(鱼影响评价 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景观、水土流失
声环境
现状评价
Leq(A)
影响分析
地表水环境
现状评价
pH、SS、NH3-N、COD、BOD5、LAS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石油类、动植物油、T-P、粪大肠菌群,共10项。
影响分析水质变化趋势
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TSP、NO2、PM10
影响分析颗粒物(施工期)、恶臭
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
施工期:河道清淤、表土;
营运期:生活垃圾、湿地植物收割废物、湿地底泥疏
浚、沉沙治理工程打捞的固废
1.5 评价等级
根据工程特点、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评价采用等
级如下:
(1)生态环境
本工程治理长度为3.81km,工程占地面积≤2km²,治理流域长度≤50km,
工程所在区域为东风水库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属于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按三级评价。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
(2)声环境
本工程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
类、2 类地区,项目在施工期间施工机械会产生噪声,对施工场地附近村庄产生
影响,同时,项目在施工期间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鸣笛则可能对路两侧的居民
造成瞬间影响。但由于施工点较为分散,各施工点施工量较小,工程建设前后工
程区声级无明显增加,声环境影响评价按三级评价。
(3)水环境
本项目水环境影响的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
过程废水,在各施工区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工具清洗、养护和施工现场洒水
抑尘,不外排;运营期废水来源于集镇湿地配套的公厕废水,通过化粪池预处理
后经污水管网进入九溪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外排,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不设评价等级,作一般性分析。
(4)环境空气
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运输车辆尾气、大气环境污染特
征表现为无组织污染;项目建成后不产生大气污染源。根据污染物种类、排放特
征、气候条件等,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不设等级,仅作一般性影响分析。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仅作一般性分析。
表1.5-1 本项目评价等级一览表
评价内容工作等级依据
生态环境三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声环境三级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造成的瞬时影响
水环境一般性分析
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运营期公厕废水,
经预处理后由污水管网排入九溪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外排
环境空气一般性分析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运输车辆尾气,为无组织排
放;运营期不产生大气污染源
社会环境一般性分析/
1.6 评价范围
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范围分别确定为:
①生态评价范围:占地范围外扩100m 范围;
②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河道两侧各200m 的范围;
③地表水评价范围:本工程河道防洪治理河段的治理起点至终点下游1000m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
处;并包含三条主要支流(矣文河、清水河、小冲河)支流口,向汇入支流反方
向延伸20 米的范围。
④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范围:河道沿岸及主要施工点周围200m 范围;
⑤社会环境:九溪河沿河村庄及九溪镇镇区。
上述确定范围详见附图2。
1.7 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工程内容和项目区域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确定为:
(1)工程施工期对沿线生态环境,评价范围20m 以内的做重点分析,20m
以外做一般分析;
(2)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噪声对沿线居民点、集镇等敏感点的环境影响评
价;
(3)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
(4)运营期湿地对水质净化效果分析评价。
1.8 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点
由于本项目为河道治理工程,属于非污染生态工程。本项目建成后,运营期
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所以本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集中在施工期。
表1.8-1 主要环境保护一览表
序号保护类别环境保护目标执行标准
1 生态环境
流域生态适宜度、周边的土地、耕地、
植被等生态完整性;工程实施期间的
水土流失,工程完成后生物多样性、
植被覆盖、水土保持能力等
/
2 声环境
为河道两侧各200m 的范围内居民区
及学校、医院
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
标准》,执行1 类和2 类区标准
3 水环境治理起点至终点下游1000m 处
执行GH3838-2002《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4 环境空气
河道沿岸及主要施工点范围200m 范
围内居民区及学校、医院
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二级标准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
表1.8-2 关心点情况一览表
环境保护目标
与建设项目的位
置关系及距离
环境功能
1
中营
~一
号拦
污闸
中营村,1282 户3723 人西侧,紧邻
《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2 类区执行
GB309
5-2012
《环境
空气质
量标
准》二
级标准
2 大村,1061 户2855 人西侧,紧邻
3 九溪镇区东侧,紧邻
4 九溪卫生院,30 张床位东侧,紧邻
《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1 类区5 江川县九溪敬老院西侧,20m
6 九溪中学西侧,紧邻
7 六十亩村,706 户2328 人西侧,195m 《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2 类区
8 云南省警官培训学校东侧,185m 《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1 类区
1.9 评价程序
本工程的环评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接受委托、研究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现场踏
勘及初步的工程分析、影响因子的识别和筛选、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
价因子、评价重点,发布公众参与公告。
第二阶段为工作阶段,进行工程分析、现状调查(工程所在地自然、生态、
动植物及社会经济等)、环境现状监测、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等。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制定环境影响治理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监测
计划及环境管理规划,综合分析后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完成报告书编写。
环评工作程序见图1.9-1。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4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
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
2.依据相关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
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3.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
环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2.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指定工作方案
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
况调查、监测与评价
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
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图1.9-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5
2、建设项目概况
2.1 工程基本情况
2.1.1 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建设单位:江川县九溪河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局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工期:11 个月
总投资:7991.53 万元
项目位置:本项目位于江川县九溪镇,在北纬24°17′~24°19′,东经102°37′~
102°39′之间,九溪河流经玉江高速公路中段,距玉溪中心城区10 公里,距江川
县城12 公里。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和区域位置如图2-1 和2-2 所示。
2.1.2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的功能定位为防洪排涝、改善水质、生态景观,期
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河道防洪标准,改善河道水质,为九溪河水体达标排入
东风水库提供生态屏障,将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从源头上截走,从而确保流入东
风水库的水质安全有保障;同时为沿河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有
利于提升集镇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2.1.3 项目建设概况
本项目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河道主体治理,二是沿河面源污染治理,两个部
分相辅相成,最终达到满足防洪标准、削减九溪河入库水质污染物目标的要求。
河道主体部分:包含河道纵向设计、横断面设计、河道清淤、防洪驳岸、河
道两侧绿化及河道管护道路建设、集镇湿地建设等内容;治理河段为九溪大河中
营~一号拦污闸段,长度为3.81 公里。
沿河面源污染治理部分:主要包含矣文河口拦污沉沙治理、清水河口拦污沉
沙治理、小冲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九溪河下游旁路人
工湿地治理5项工程。
2.2 治理河段工程概况
2.2.1 建设规模、内容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6
九溪河中营~一号拦污闸段治理长度为3.81 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底清
淤、驳岸及河床设计、景观绿化、道路、挡水坎等,主要建设内容见表2.2-1。
表2.2-1 九溪河中营~一号拦污闸河段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主体
工程
一、河道治理长度km 3.81
二、防洪工程—— ——
1.驳岸m 7771.98
2.河底30cm厚干砌块石铺筑m2 53030.94
3.挡水坎座32 长15-20m,高0.8,宽0.8m
4.千层石堆砌T 2797.91
三、河道清淤m3 37759.16
四、湿地工程m2
20773
蓄水容量为5883.07 立方米,水
深0.6 米
一、桥梁工程座11
车行桥座3
机耕桥座5
人行桥座3
二、绿化工程
1.灌木种植m2 47420.51
2.乔木种植株1650
3.湿地绿化工程m2 980.512
三、道路
混凝砖、土免烧砖道路m2 5812.33
碎石、风化石路面m2 4955.28
20cmC25混凝土路面m2 358.45
人行木道m2 1455
四、建筑物
公厕m2 135 位于集镇湿地范围内,1 座
休息区m2 104
五、表土临时堆放场处3
环保
工程
化粪池座1
垃圾桶个50
垃圾收集点个7
2.2.2 工程布置与建筑物
本环评重点评价中营村~一号拦污闸河道治理工程,河道主体部分包含河道
横断面、河道清淤、防洪工程、河道管护道路、生态绿化等内容。
2.2.2.1 河道横断面
本次综合治理河道全长3.81 公里,根据地形地势,结合实际情况,将治理
河道分为6 个断面,每一个横断面设计如下所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7
(1) K0+000-K0+950段横断面
K0+000-K0+950 段河水水质较为清澈,河道治理遵循生态原则,该范围内
河道横断面设计宽度为21.5m,采用绿化(2.5m)+机耕路(4m)+绿化(4.5m)
+河道水体(10.5m)的断面组合形式,其中,本河道范围内最小防洪截面顶宽
10.5m,底宽5m,高3m(实际设计中防洪截面大于上述设计)。
河道标准横断面图如下所示:
(2) K0+950-K1+580段横断面
K0+950-K1+580 段周边村落较多,该范围内河道横断面设计宽度为32.7m,
采用绿化(3m)+游路(1.2m)+绿化(3m)+河道水体(15.5m)+绿化(2.5m)
+机耕路(4m)+绿化(3.5m)的断面组合形式,其中,本河道范围内最小防洪
截面顶宽15.5m,底宽10m,高3.71m。河道标准横断面图如下所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8
(3) K1+580-K2+650段横断面
K1+580-K2+650段,该范围内河道横断面设计宽度为33.92m,采用绿化(3m)
+游路(1.2m)+绿化(3m)+河道水体(18.72m)+绿化(2 m)+机耕路(4m)
+绿化(2m)的断面组合形式,其中,本河道范围内最小防洪截面顶宽18.72m,
底宽13m,高3.27m。河道标准横断面图如下所示:
(4) K2+650-K3+140段横断面
K2+650-K3+140段,该范围内河道横断面设计宽度为39.06m,采用绿化(3m)
+游路(1.2m)+绿化(3m)+河道水体(21.86m)+机耕路(4m)+绿化(6m)
的断面组合形式,其中,本河道范围内最小防洪截面顶宽21.86m,底宽15m,高
3.75m。河道标准横断面图如下所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9
(5) K3+140-K3+770段横断面
K3+140-K3+770段,该范围内河道横断面设计宽度大于35.4m,采用绿化
(1m)+机耕路(4m)+绿化(2m)+河道水体(24.2m)+绿化(3 m)+游路(1.2m)
+绿化(根据实际确定)的断面组合形式,其中,本河道范围内最小防洪截面顶
宽24.2m,底宽18m,高3.53m。河道标准横断面图如下所示:
(6)K3+770-K3+810段横断面
K3+770-K3+810段,该范围内河道横断面设计宽度为43.1m,采用绿化(3m)
+游路(1.2m)+绿化(3m)+河道水体(25.9m)+绿化(4 m)+机耕路(4m)+
绿化(2m)的断面组合形式,其中,本河道范围内最小防洪截面顶宽25.9m,底
宽18m,高4.5m。
河道标准横断面图如下所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0
2.2.2.2 防洪驳岸
本项目驳岸主要采用自然石堆砌陡坡驳岸和草坡驳岸相结合的方式。将支流
口增大,向汇入支流反方向延伸20 米的长度,并纳入此次整治范围.
(1)草坡驳岸
草坡驳岸主要是利用地形优势,在水道岸边种植花草,常水位下的驳岸边放
置自然石块,起到维护、固结和阻挡泥石的作用,同时种植水生植物和亲水灌木,
岸边湿地部分种小草、花灌木等景观物种。
(2)自然石堆砌陡坡驳岸
自然石堆砌陡坡驳岸主要针对地势较陡的地段,河岸边结合绿化堆砌自然石
块。
2.2.2.3 河床
由于九溪河是东风水库最大的入库河流,汇水量占东风水库总汇水量的
46%。因此,九溪河的河水水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确保流入东风水库的水质有
保证,本项目河床设计采用“生态”的设计原则,采用“无处理”(即按设计要求清
理后,不作任何处理,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让其长满水草)和“散铺砂砾石”(即
清淤之后铺30cm 厚干砌块石,可以保护河床避受冲蚀破坏,且起到净化水质的
目的)等两种做法相结合。
0+000-K1+430 段由于河道断面小,水流速度缓慢,且现状水质较好,因此
该河段范围内采用“无处理方式”。
K1+430-K3+810 段,由于河道断面大,水流速度较快,周边污染源众多,
因此该河段范围内采用“散铺砂砾石”。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1
2.2.2.3 挡水坎的
为了防止河床冲刷危及边坡稳定,在河床间隔100m 设置挡水坎,拦水坎设
计为倒“T”字形钢筋砼结构,宽度均为0.8~1.2m, 底座宽度均2.40m,底座高
度0.4m。
本项目根据周边环境及地理地势特点设置过人挡水坎和不过人挡水坎,并在
挡水坎下方设置沉砂池,过滤和阻挡泥沙,使流入下游的水质清澈。
图2.2-3 不过人挡水坎示意图
图2.2-4 过人挡水坎示意图
2.2.2.4 道路
主体河道道路主要分为游路、混凝土路、砂石路3 种。
(1)游路
游路的做法多种多样,本项目游路采用标准游路做法,宽为1.2 米。
(2)混凝土路
沿河面源污染控制区采用混凝土路面。
(3)砂石路面做法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2
除游路和沿河面源污染控制区外的道路,对于行人较少的部分路段可采用砂石
路面,采用简单处理的方式,路面夯实后,铺碎石并进行碾压。
2.2.2.5 桥梁
该河段设计桥梁总共11 座,其中:人行桥3 座、车行桥3 座、机耕桥5 座。
人行桥:人行桥有3 座,桥净宽均为3m,桥跨形式分别为6m×1 跨、11m×2
跨、10 m×3 跨。桥面两边设护栏,高度1.0m。桥形可采用圆拱或非圆拱形式,
即可亮化河道节点,又可方便游人穿越河道。
机耕桥:机耕桥分布范围广,主要考虑附近村民机械和行人的通行能力来进
行布设,机耕桥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桥,共5 座,其中桥净宽3m,桥跨形式为11m×2
跨。桥面两边设混凝土护栏,高度1.0m。
车行桥:车行桥分布在九溪集镇区、老玉江路与河道交叉处,车行桥采用钢
筋混凝土平桥,共3 座,其中1 座桥宽为8m,横断面结构为人行道(1m)+车
行道(6m)+人行道(1m),桥跨形式为10m×2 跨;1 座宽为6m,横断面结构
为人行道(1m)+车行道(4m)+人行道(1m),桥跨形式为10m×2 跨。另外
一座宽为4.5m,桥跨形式为10m×2 跨,桥面两边设石材护栏,高度1.0m。
2.2.2.6 集镇生态湿地建设
湿地选址位于九溪河集镇段的中部,集镇敬老院旁,与原老砖厂隔河相望。
规划用地31.16 亩,湿地水体面积为9805.12 平方米,按0.6 米水深计算,湿地
区蓄水容量为5883.07 立方米。该湿地区以景观植物和构筑物为主,设置景观置
石、起云台、闲奕台、近水台、木栈道、浮岛、枕溪岛等提升生态亮点。总平面
布置如下图所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3
该区植物主要以落羽杉、池杉、垂柳、红鞘水竹芋、睡莲、水葱、花叶芦竹、
梭鱼草、菖蒲、千屈菜等亲水植物为主。
2.2.3 附属配套设施
附属配套设施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公厕、休息区)、给排水、电气照明、防
护设施、垃圾收集设施、坐凳等。
(1)公厕、休息区
项目在九溪河集镇湿地区域内设置一座公共厕所,占地135 ㎡,服务半径为
500m。设置休息区一处,占地104 ㎡,木结构。配套景观工程文化宣传墙修筑
104m,采用砖混结构。
(2)污水系统
污水采用单独的管网收集系统收集,统一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至污水处理厂
集中处理。
(3)雨水系统
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项目区采用透水材料,同时采用下沉式绿地设计,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4
能有效的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给水
本项目河滨两侧绿化灌溉用水取自九溪河河水,采用自动喷洒式供水。公厕
用水就近由集镇市政管网接入,依靠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由于管理用房位于
面源污染控制区,平时主要是劳动工人堆放工具,因此不设用水点。
表2.2-2 用水量统计
用途数量(m2) 用水定额(L/ m3*d) 最高日用水量(m3/d)
绿化用水55420 2 110.84
不可预见用水按相应用水量的10%计算11
合计— — — 121.84
本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121.84m³。
(5)垃圾收集设施
根据项目设计资料,工程设计50 个垃圾桶、7 个垃圾收集点,均分布在河
道道路两侧。
2.3 沿河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内容
沿河面源污染治理主要是包含矣文河口拦污沉沙治理、清水河口拦污沉沙治
理、小冲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
地治理5项工程。
工程包括有拦污沉沙池、拦污桥、溢流沉沙池、溢流堰,公用工程包括管理
房、进出工程区道路、入池清淤道路、边界围网、周边绿化等。工程的平面布置
根据工艺流程要求,结合周边环境和工程区地形高差进行布局,以便于施工、维
护和管理。各工程点的平面布置详见图2.3-1、图2.3-2、图2.3-3、图2.3-4、图
2.3-5。
主要建设内见表2.3-1、表2.3-2、表2.3-3。
表2.3-1 拦污沉沙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建设内容建设规格
矣文河工程清水河工程小冲河工程
1 拦污-沉砂池S=1317㎡ H=1.5m
V=1975m³
S=3103㎡ H=1.5m
V=4654m³
S=1317㎡
H=1.5m V=1975m³
2 拦污桥a=74.5m,b=2.0m a=46.2m,b=2.0m a=50.1m,b=2.0m
3 清淤道路两条,a=80.0m, 两条,a=80.0m,b=4.0m 一条,a=27.0m,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5
b=4.0m b=4.0m
4 溢流-沉砂池S=1410㎡ H=1.5m
V=2115m³
S=1903㎡ H=1.5m
V=2854m³
5 行洪河道a×b×H=80m×10m×2.5
m
a×b×H=115m×10m×2.5
m
a×b×H=92m×10m×
2.5m
6 管理场S=340㎡ S=568㎡ S=63㎡
7 管理道路a=184m a=151m a=45m
8 管理房2间S=12㎡ S=12㎡ 无
9 边界围网(铁丝) a=263m,H=0.5m a=368m,H=0.5m a=56m,H=0.5m
备注:a-长度,b-宽度,H-高度,S-面积,V-体积.
表2.3-2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规格
1 拦污-沉砂池S=274.8㎡ H=1.4m V=384.7m³
2 拦污桥a=29.4m,b=2.0m
3 清淤道路一条,a=15.0m,b=4.0m
4 溢流渠a×b=32.0m×3.0m
5 集配水池S=356.7㎡ H=1.3m V=463.7m³
6 生物塘S=1238.0㎡ H=1.2m V=1485.6m³
7 微曝气接触氧化系统S=454.55㎡ H=1.1m V=500.0m³
8 集水沟a×b×H=35.0m×0.8m×1.1m
9 管理场S=273㎡
10 管理道路a=231m
11 管理房2间S=12㎡
12 边界围网(铁丝) a=256m,H=0.5m
13 人行桥板a=140.0m,b=1.2m
备注:a-长度,b-宽度,H-高度,S-面积,V-体积.
表2.3-3 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6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规格
1 进水沟a=258m
2 生物塘S=3245.4㎡ H=2.0m V=6490.8m³
3 一级表流湿地S=6655.6㎡ H=0.5m V=3327.8m³
4 微曝气接触氧化系统S=6000.0㎡ H=2.0m V=12000.0m³
5 二级表流湿地S=6164.8㎡ H=0.5m V=3082.4m³
6 沉水植物塘S=1532㎡ H=1.0m V=1532m³
7 管理道路a=750.0m
8 管理场S=922㎡
9 管理房(4间) S=48㎡
10 边界围网a=750.0m
11 人行桥板a=441.0m,b=1.2m
备注:a-长度,b-宽度,H-高度,S-面积,V-体积.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7
图2.3-1 矣文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图2.3-2 小冲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8
图2.3-3 清水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图2.3-4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9
图2.3-5 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平面布置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0
2.4 植被选择
①河道两侧植物选择,河道治理范围内基调树种:垂柳。
中营桥至大村搭配树种:天竺桂、紫叶李、红千层;
大村至九溪集镇区搭配树种:滇润楠、红枫、蓝花楹等;
九溪镇至一号拦污闸搭配树种:石楠、云南樱花、杜英等。
大村示范节点:以香樟为主,搭配四季桂、清香木等。
②集镇湿地植物以落羽杉、池杉、垂柳、红鞘水竹芋、睡莲、水葱、花叶芦
竹、梭鱼草、菖蒲、千屈菜等亲水植物为主。
③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植物主要采用菖蒲、鸢尾、美人蕉、风车草、再
力花、水葱、纸莎草、美人蕉、蓖齿眼子菜、苦草、黑藻、金鱼藻、睡莲、菖蒲、
鸢尾等。
2.5 项目占地
建设项目占地面积见表2.5-1、表2.5-2、表2.5-3。
本次环评主要建设内容包含两部分,一是河道主体部分,二是沿河面源污染
治理部分,其中:
(1)河道主体治理工程包括:集镇湿地建设、河道清淤、防洪驳岸及河床
挡水坎建设、河道两侧绿化及河道管护道路建设等;
(2)沿河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包括:三条主要支流(矣文河、清水河、小冲
河)拦污沉沙治理、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工程。
工程总用地平衡表如下所示:
表2.5-1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总用地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折算(亩) 比例(%)
一河道主体工程用地㎡ 140909.76 211.38 73.85
1 水体用地㎡ 82124.19 123.19 /
2 绿化用地㎡ 47420.51 71.14 /
3 道路硬地㎡ 11126.06 16.69 /
4 建筑用地㎡ 239 0.36 /
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用地㎡ 49900 74.85 26.15
1 水体用地㎡ 37669.6 56.51 /
2 道路用地㎡ 7086 10.63 /
3 管理场硬化面积㎡ 2174 3.26 /
4 建筑用地㎡ 2970.4 4.46 /
三工程总用地㎡ 190809.76 286.24 100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1
其中,沿河面源治理工程各分项工程占地情况详见表2.5-2。
表2.5-2 九溪河沿河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用地面积一览表
一、矣文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工程
序号项目单位面积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7642 包括河道
2 水面面积㎡ 5941
3 道路面积㎡ 706
4 建筑物占地面积㎡ 652
5 管理场硬化面积㎡ 343
二、清水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工程
序号项目单位面积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8700 包括河道
2 水面面积㎡ 6106
3 道路面积㎡ 1028
4 建筑物占地面积㎡ 998
5 管理场硬化面积㎡ 568
三、小冲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工程
序号项目单位面积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2219 包括河道
2 水面面积㎡ 1717
3 道路面积㎡ 200
4 建筑物占地面积㎡ 234
5 管理场硬化面积㎡ 68
四、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
序号项目单位面积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3844
2 水面面积㎡ 2306
3 道路面积㎡ 1020
4 建筑物占地面积㎡ 245
5 管理场硬化面积㎡ 273
五、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
序号项目单位面积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30213
2 水面面积㎡ 24317.6
3 道路面积㎡ 4132
4 建筑物占地面积㎡ 841.4
5 管理场硬化面积㎡ 922
2.6 工程进度安排
未治理工程总工期计划安排11 个月,主体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实施,工
程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及施工清场。该项目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2
为了切实完成各期建设任务,应做好工程建设项目进度安排。
2.7 劳动定员
本项目施工人员安排主要涉及中营~一号拦污闸(3.81 公里)河段、沿河面
源污染治理工程,施工人员按平均每天50 人计。
2.8 项目公用工程方案
(1)建筑材料来源
建筑所需石料从江川县大营多个石料厂购买,水泥可从江川县购买,所需沙
料从九溪河口沙厂购买,钢材可在江川县或玉溪市建材市场购买,工程用汽油、
柴油在江川县购买。
(2)交通运输
九溪河流经玉江高速公路中段,距玉溪中心城区10 公里,距江川县城12
公里。九溪河沿线均有城镇公路和乡村公路相连,施工时需新修部分施工道路才
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大部分地段结合防洪公路和现有公路做施工道路。本工程
所在地交通便捷,施工所需建筑材料,如砂石、粗细骨料、钢筋、水泥等都可以
在当地采购,不再新设料场。
(3)施工营地
本工程处于九溪镇,沿线多为村庄,河道周边主要为村庄和农田,不便于搭
建工棚等建筑物,因此考虑与周边企业协商租用房屋作为工程建设施工营地,本
项目不另行建设施工营地。
(4)电力
工程沿线附近均有村庄,施工时设临时变压器,可从周边村庄搭接后即可通
向各施工用电点,采用无线通讯即可满足施工需要。
2.9 建设投资
工程投资估算总额7991.53 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4866.74 万元,工程
建设其他费用526.63 万元,预备费431.47 万元,电力线、水泥电杆迁改费用50.00
万元,占地补偿费用2116.68 万元。
2.10 总图布置
本项目的建设为提高防洪标准,提升河道生态景观,改善水质,保护东风水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3
库水源的重要工程,故工程的布置力求“因地制宜,因水制宜”的原则,尽量避开
房屋的拆迁、尽量少占地;各子工程以维持水体的走向为出发点,尽量不改变河
道的自然形态,进而增加河道的亲水性能。本项目总图布置见附件3。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4
3、工程分析
3.1 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3.1.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国家发展
改革委令2011 第9 号),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第二类水利中列出的“江河堤防
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1.2 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相符性分析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中,第四十四章“加大
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一节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加强重点流域、
海域综合治理,严格保护良好水体和饮用水水源”。
本项为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为东风水库主要入库河流。工程
内容主要是湿地建设、河道清淤、河堤加固、河床生态修复等,提高河道防洪能
力,增强河道稳固性,保护东风水库径流区水源,改善九溪河水质即东风水库入
库水质。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
(2)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 号,2010
年12 月修正)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东风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项目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
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 号,2010 年12 月修正)相符性分析见表3.1-1。
表3.1-1 项目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相符性分析一览表
条款相关规定说明符合性
第十一条
饮用水地表水
源各级保护区
及准保护区内
均必须遵守下
列规定
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
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
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
被的活动
项目建设占地主要为农田和建设
用地,不占用林地,不会对保护区
水源林、护岸林造成破坏
符合
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
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
施工期:项目施工不产生废弃土石
方;河道清淤废弃的淤泥回用于附
近农田;工程施工剥离表土在施工
场地范围内设置临时表土堆场,表
土堆场采用编织土袋防护,用于后
期植物措施及复耕覆土。
运营期: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环卫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5
部门清运;湿地植物收割废物收集
后送交由环卫部门处置;湿地底泥
清出后可回用与周边农田;沉沙治
理工程打捞的垃圾污染物收集后
委托环卫部门清运。项目固废
100%处置。
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
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
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
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
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
防漏设施。
本项目仅在施工期运输施工材料
及废弃渣土,不涉及有毒有害物
质运输
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
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
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
项目为河道治理工程,不涉及农
药、化肥、炸药、毒品使用
第十二条
饮用水地表水
源各级保护区
及准保护区内
必须分别遵守
下列规定
地表水二级保护区内:禁止
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
物的建设项目;原有排污口
依法拆除或者关闭;禁止设
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
有毒物品的码头。
本项目属于河道治理工程,旨在
保护东风水库径流区水源,改善
东风水库入库水质,不设置排污
玉溪市政府对东风水库水质恶化问题高度重视,规划采取一系列水源保护区
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包括制定法规、封堵污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本项目
位于东风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是政府对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的重要
组成部分,旨在保护东风水库径流区水源,改善东风水库入库水质,符合《饮用
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规定》相关规定。
(3)与《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东风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项目与《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
区管理规定》的相符性分析见表3.1-2。
表3.1-2 项目与《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符合性分析一览表
条款相关规定说明符合性
第十一条
严禁在保护区内建设化工、农药、
电镀、造纸、有色冶金、制革、印
染、石棉制品、硫磺、磷肥等污染
严重的企业和项目
项目属于河道治理工程,不属
于规定中污染严重的项目
符合
第十二条
严禁在一级、二级保护区主河道两
侧开山炸石、挖沙取土、烧制砖瓦
本项目属河道治理工程,不涉
及开山炸石、挖沙取土、烧制
砖瓦
第二十条
二级保护区
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
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属非污染生态类,不向
水体排放污染物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6
内必须遵守
下列规定
禁止堆放、存贮、埋置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禁止露天堆放农家肥。
项目固废100%处置。
本项目治理河道段位于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不涉及一级保护
区。本项目主要对九溪河河床和河道两岸进行防洪设计和生态修复,通过河底清
淤、驳岸及河床、景观绿化、河岸机耕路、挡水坎等项目的建设,使九溪河达到
防洪排涝、满足农业灌溉、提升生态景观的目的。符合《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
护区管理规定》水源保护相关要求。
(4)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内容主要是湿地建设、河道清淤、河堤加
固、河床生态修复等。项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相符性分析见
表3.1-3。
表3.1-3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相符性分析一览表
条款相关规定说明符合性
第二十四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围堤、
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种植高杆农作
物、芦苇、杞柳、荻柴和树木(堤防
防护林除外);设置拦河渔具;弃置
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
项目主要进行河道清淤、驳
岸、景观绿化、河岸道路等工
程建设,不属于禁止范围;也
不在河道管制范围内弃置矿
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
等。
符合
在堤防和护堤地,禁止建房、放牧、
开渠、打井、挖窖、葬坟、晒粮、存
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
掘以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
本项目属于河道治理工程,主
要进行河道清淤、驳岸、景观
绿化、河岸道路等工程建设。
第二十八条
加强河道滩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
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
积。
项目通过河底清淤、驳岸、景
观绿化、河岸机耕路、挡水坎
等项目的建设,可防止水土流
失、河道淤积。
第三十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堆放、倾
倒、掩埋、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
禁止在河道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
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容器。
在项目做好施工管理,严禁施
工人员向河道内倾倒垃圾、严
禁在河道内清洗车辆及施工
机械,施工完毕后及时清除弃
土等的前提下,工程建设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
条例》相关要求。
本项目主要对九溪河河床和河道两岸进行防洪设计和生态修复,通过河底清
淤、驳岸及河床、景观绿化、河岸机耕路、挡水坎等项目的建设,可加强河道堤
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在项目做好施工管理,严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7
禁施工人员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在河道内清洗车辆及施工机械,施工完毕后及时
清除弃土等的前提下,工程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相关要求。
(5)与《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相符性分析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于2001 年12 月10 日由玉溪市政府批准成立,地理坐标
为:东经102°33′55″~102°40′19″,北纬24°17′52″~24°32′29″,保护区总面积5696
公顷。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属玉溪市市级自然保护区,是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
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玉溪市中心城区东风水库、红旗水库、大红坡水库、
二龙潭水库径流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自然
环境。
本项目位于江川县九溪镇,在北纬24°17′~24°19′,东经102°37′~102°39′
之间,本项目不在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内,不违反《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
办法》。
本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与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关系下图所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8
图3.1-1 本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与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关系图
3.1.3 小结
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符合《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水源保
护相关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本项目不在玉溪市红塔山
市级自然保护区内,不违反《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3.2 施工方案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39
本次环评施工期评价主河段中营~一号拦污闸(3.81 公里)及沿河面源污染
治理工程。
表3.2-1 工程施工内容
工程名称范围施工内容数量
主体河道
中营~一号拦污闸河段河道清淤,驳岸、道路长3.81km
集镇湿地
基础开挖、游路及附属配套设施
建设
占地20773 m2
拦污沉沙
治理工程
矣文河拦污沉沙治理工程拦污-沉砂池、拦污桥、清淤道路、
溢流-沉砂池、行洪河道、管理场、
管理道路、管理房等
占地7642m2
清水河拦污沉沙治理工程占地87002m2
小冲河拦污沉沙治理工程占地22192m2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
拦污-沉砂池、拦污桥、清淤道路、
集配水池、生物唐、管理场、管
理道路、管理房2 间等
占地38442m2
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
进水沟、生物塘、微曝气接触氧
化系统沉、水植物塘、管理场、
管理道路、管理房4 间等
占地302132m2
3.2.1 施工内容
本工程施工主要是土石方开挖、河道清淤、浆砌石支砌、桥梁建设、砼浇筑
及金属结构安装、道路的铺设、沉砂池建设、湿地建设、景观工程等。
根据河道的具体地形条件,在其附近选择合适的场地作为施工布置区,根据
工程区内河流的水文特点,河道防洪治理尽量安排在枯水时段进行大规模施工。
主要施工污染工序如图3.2-1 所示。
地段平整河道清淤堤防建设
景观工程建设 河道管制道路建设
G1、S1、N1 S2、N2 G2、S3、N3、W1、生态
G4、S5、N5、生态 G3、S4、N4、W2
图3.2-1 施工期污染工序
图例
G 废气
S 固废
W 废水
N 噪声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0
根据图3.1-1,分析施工污染来源如下:
(1)噪声
N1:地段平整机械噪声;
N1、N2、N3、N4、N5:施工机械噪声。
(2)废水
W1、W2:施工废水。
(3)废气
G1、G2、G3、G4:施工场地扬尘、施工机械废气。
(4)固体废弃物
S1:地段平整阶段弃土石方
S2、S3、S4:废弃土石方
3.2.2 清淤工程施工
(1)施工导流
本项目河道主体清淤过程需进行施工导流,施工尽量安排在枯季实施,根据
河流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质条件,施工导流采用分段围堰导流方式,左(右)岸施
工时将水排向右(左)岸,中间用开挖土料、人工编织袋粘土围堰,并覆盖塑料
薄膜做围堰,施工前将水抽干。
(2)河道清淤
本项目主河道河槽淤泥、杂草堆积,建筑废渣、生活固体废弃物和洪水冲积
物堆积在河道中,严重影响行洪和河道景观,因此,需要对河道进行清淤处理,
清淤拟采用反铲挖掘机,人工辅助配合。
(3)河道清淤工程量
河道清淤平均深度为0.6m,工程量为21850m3。
(4)底泥运输方法
采用卡车运输,对于滩地清出较干燥或有石头的泥砂,可就近用于河堤的加
固回填,剩余淤泥用于河边农田。
3.2.3 桥梁施工
施工工艺如下: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1
施工中的机械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较大;另外桥梁预制场和拌和站将产生少
量的混凝土拌和废水,其主要污染因子为SS 和少量石油类。在桥梁桩基施工过
程中,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和材料堆场粉尘对外环境有一定影响。桥墩施工过程
需进行施工导流,导流方式与河道清淤一致。
3.2.4 道路施工
(1)游路做法
游路的做法多种多样,本项目游路采用标准游路做法,宽为1.2 米,从下往
上依次为素土夯实、100 厚碎石垫层、150 厚C15 混凝土(每隔5 米设计10mm
宽的假缝)、30 厚1:3 水泥砂浆、面层。
(2)混凝土路面做法
沿河面源污染控制区采用混凝土路面,路面做法从下往上依次是碎石土压
实、15cm 厚级配碎石垫层、30cm 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C25 水泥混凝土面层。
碎石土实度应不小于94%,碎石粒径应符合要求。碎石垫层压实后,在铺筑水泥
稳定碎石层之前,应对基层进行检验,复核控制桩高程,且底基层应清扫干净、
整洁,并适量洒水保持湿润。
(3)砂石路面做法
除游路和沿河面源污染控制区外的道路,对于行人较少的部分路段可采用砂
石路面,采用简单处理的方式,路面夯实后,铺碎石并进行碾压,厚度为30 公
分。所选碎石应有质地坚硬、耐久的干净砾石或岩石轧制而成,应有足够的强度
和耐磨性能,石料强度不低于30MPa,砾石轧制的碎石应有90%以上的破碎颗
粒。磨耗层是砂石路的表面部分,应有足够的坚实度和稳定性,一般磨耗层厚度
必须达到3cm,材料一般采用天然砂砾。
3.2.5 驳岸施工
(1)草坡驳岸
草坡边缘用自然石(规格300mm×200 mm -400 mm×350 mm)堆砌(强度
MU20),用M7.5 水泥砂浆砌筑,上下错缝。自然石下面做150mm 砂石垫层。
其做法及效果示意图如下所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2
图3.2-2 草坡驳岸示意图
(2)自然石堆砌陡坡驳岸
自然石堆砌陡坡驳岸主要针对地势较陡的地段,河岸边结合绿化堆砌自然石
块,用M7.5 砂浆砌筑,用天然外型石块,石块间填有机肥做种植槽,石块下面
做200mm 厚的砂石垫层,河面常水位下种植水生植物。效果图如下:
图3.2-3 自然石堆砌陡坡驳岸示意图
根据河道现状,河流深泓线离岸较远,护脚底板线以下支砌深度可按不同地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3
段地质情况确定,支砌高度0.6~0.9m,采用浆砌石基础,护坡采用草皮护坡。
支流与主河交汇处的整治方法:河道及驳岸护坡做法与主河河道做法相同,
主河交汇处满足防洪要求,相应增加汇水面,加宽交汇处河道宽度。
3.2.6 挡水坎施工
挡水坎在施工中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
1)做好基础处理,必须要满足坝基承载力及基础防渗的情况下,完成基础
处理的稳固后,方可进行填筑施工,特别是在深覆盖层上修建工程,基础处理工
程量大、不可预见因素多,需要经常采用防渗墙、振冲、帷幕灌浆、固结灌浆等
对地基进行综合处理。
2)掌握当地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控制好施工工期的季节性。
3)确保工程所用料场开采土、石料的材料质量,完善而慎重地进行料场复
查及复勘工作,搞好料场复查和储量计算。同时,要做好碾压试验,只有在填筑
面碾压合格并能过验收后方可进行上一层填筑。
4)确定合理的坝面分区,在坝面分区流水作业中,防渗土料的施工应根据
填筑的需要,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填筑区域和进行流水作业,以及采用的机
械设备及填筑情况进行调整。
5)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并采用坝体坝基加固技术,如灌浆设计、灌浆工
艺采用等。
3.2.7 施工导流
本项目河道施工导流采用分段围堰导流方式,左(右)岸施工时将水排向右
(左)岸,中间用开挖土料、人工编织袋粘土围堰,并覆盖塑料薄膜做围堰,施
工前将水抽干。
3.2.8 景观工程施工
①绿化施工
采用0.5m3 挖掘机挖装,人工配合推土机进行覆土平整,采用自卸汽车运输
土料。
②景观小品工程施工
集镇湿地以景观植物和构筑物为主,设置景观置石、起云台、闲奕台、近水
台、木栈道、浮岛、枕溪岛等景观小品。文化宣传墙修筑采用砖混结构。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4
3.2.9 湿地、拦污-沉砂池、生物塘等施工
湿地、拦污-沉砂池、生物塘等的土石方开挖也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湿地的开挖深度为0.5m,拦污-沉砂池开挖深度1.4m~1.5m,生物塘开挖
深度2.0m。面状开挖主要采用挖土机械开挖,主要采用反铲挖掘机挖土,从外
往内掏挖,开挖完成后对底部进行夯实、回填。项目临时表土堆场布置在项目红
线范围内,不新增占地,剩余土方用于沿河、沿路绿化覆土,整体项目土石方平
衡。
3.2.10 项目公厕与市政管网的连接
项目公厕与市政管网的连接属于管道铺设,开挖深度1~2m,挖掘机挖土,
开挖完成后对底部进行夯实、回填,整体项目土石方平衡,土石方量较小,可不
设置表土临时堆场。
3.2.11 “三场”设置
建设项目不单独设置取土场和弃渣场,仅设置临时表土堆存场。
临时堆存场设置3 个均布设在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不新增占地,使用完毕
后恢复为绿化用地。临时表土堆存场设置见附图5。
3.2.12 土石方平衡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土石方开挖及回填,根据设计资料本工程开挖土石
方为204677m³,回填土石方为174487m³,剩余30190m³用于沿河、沿路绿化覆
土。
表3.2-2 项目土石方平衡表单位:m3
项目名称挖方填方废弃
河道治理中营~一号拦污闸144127 164187 -20060
拦污沉沙治理
矣文河7320 1230 6090
清水河12460 2080 10380
小冲河5130 850 4280
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大村3600 800 2800
人工湿地九溪河下游旁路32040 5340 26700
合计204677 174487 30190
绿化覆土30190
最终废弃土石方量0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5
3.3 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3.3.1 施工期废气
(1)施工扬尘
施工场地扬尘:项目在道路施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施工过程中,要在地面上
堆积大量的砂石料和临时表土,当土风干时,在启动风速下会形成扬尘。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时,扬尘的影响范围基本上控制
在150m 以内,在150m 以内不超过能够达标;200m 左右TSP 浓度贡献值已降
至0.39mg/m3。如果采取的防尘设施不得力,250m 以内将会受到施工扬尘较大
的影响,250m 的浓度贡献可达1.26mg/m3,350m 以外可以减少到0.69 mg/m3 以
下,450m 以外可以减少到0.0.44 mg/m3 以下。
(2)车辆运输扬尘
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
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
(3)汽车尾气
施工中将会有各种工程及运输车辆来往施工现场,主要有运输卡车、翻斗车
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一般燃汽油和柴油卡车排放的尾气中HC、颗粒物、
CO、NOx 等有害物质排放量见表3.3-1。
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与汽车型号、燃料组成等有关,主要通过定
性分析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
表3.3-1 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量
污染物HC 颗粒物CO NOx
燃汽油(g/km) 1.23 0.56 5.94 5.26
燃柴油(g/h) 77.8 61.8 161.0 452.0
施工场地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如下几个特点:
·车辆在是施工场范围内活动,尾气呈面源污染形式;
·车辆排气筒高度较低,尾气扩散范围不大,对周围地区影响较小;
·车辆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污染物排放时间及排放量相对较少。
(4)淤泥恶臭
在主河道清淤过程中产生的淤泥会产生一定的无组织废气,该部分废气难以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6
定量。
3.3.2 施工期废水
该项目剩余工程施工期可能产生的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
污水、施工废水、雨季径流与地下疏出水等几方面。
(1)施工生活污水
本项目距离村庄较近,大部分施工人员为当地村民,项目部及少数施工人员
住宿可租用当地居民民宅,因此在施工期间不设置施工营地。项目目前已经完成
部分建设,剩余工程施工期高峰期施工人员各工程合计约50 人,人均生活污水
排放量0.04m³/d·人,生活污水产生量大约为2.0m³/d。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中主
要污染物为BOD5、CODCr、NH3-N 和SS等,其浓度一般分别为150mg/L、350mg/L、
40mg/L 和350mg/L。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民房旱厕收集后,定期疏掏清运用
作农肥,不直接排入地表水环境。
(2)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施工场内混凝土拌和系统的清洗水,混凝土养护废水、工具清
洗废水等。类比类似工程,混凝土拌和系统的清洗废水为3.4m3/d,混凝土养护
废水约为2m3/d,施工废水总量为5.4m3/d。
与大多数建筑工程一样,该项目施工废水不含有毒物质,主要是泥沙悬浮物
含量较大。根据国内外同类工程施工废水监测资料:施工废水悬浮物浓度
500mg/L~2000mg/L,pH 值9~12,该项目施工废水所含悬浮物浓度属上述浓度
变化范围的中下水平。施工过程中设备、工具清洗及其它等产生的废水量小,主
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为:CODcr 为80mg/L,BOD 为40mg/L,
SS 为200mg/L,动植物油20mg/L。在各施工区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废水回用于工
具清洗、养护和施工现场洒水抑尘,不外排。
(3)雨季径流
雨季降水冲刷施工场地产生,所含污染物主要为SS 和微量石油类,其中SS
浓度约为200~500mg/L 左右,该部分水量难以确定。
3.3.3 施工期噪声
施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及运输车辆噪声。
(1)施工机械噪声
本工程施工期使用的机械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吊车、混凝土搅
拌机、平地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卡车、自卸车。经类比调查,其噪声源的源强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7
75~105dB(A)。
(2)运输车辆噪声
运输车主要载重自卸货车、混凝土搅拌车,这些设备的运行噪声为80dB(A),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鸣笛则可能对路两侧的住宅造成瞬间影响。
3.3.4 施工期固废
(1)土石方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土石方开挖及回填,根据设计资料本工程开挖土石
方为204677m³,回填土石方为174487m³,剩余30190m³用于沿河、沿路绿化覆
土。因此项目建设无废弃土石方产生。
(2)淤泥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河道清淤平均深度为0.6m,淤泥量为
21850m3。对于滩地清出较干燥的泥砂或含有沙石的,可就近用于河堤的加固回
填,剩余淤泥用于河边农田。
3.3.5 生态影响及水土流失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开挖、施工人员践踏等对工程占地
区域内地表植被的破坏,工程施工对陆栖动物生存环境的干扰及施工噪声、灯光、
施工机械及车辆尾气等对动物的影响,以及河道清淤对水生生物生存、行为、繁
殖和分布的影响等;同时,工程在进行土石方开挖、回填等工序时,若遇到雨季
或不规范施工均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3.4 运营期分析
3.4.1 主河道治理工程分析
本项目主河道治理,属于非污染生态工程,工程建设后不新增大气污染源。
本项目景观工程建设后将会有附近居民休闲游玩,工程配套建设主要游路、亭子、
廊架等设施,运营期将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定期委托环卫
部门进行清运,生活污水依托市政污水管网,不外排。
项目建成后由九溪镇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和规划建设中心负责管理,采取分段
到村的责任管理机制。不新增管理人员,所以本项目运营期没有新增管理人员生
活垃圾及生活污水。
3.4.2 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分析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8
本次环评沿河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采用入河支流拦污沉沙→主河道清淤、断面
生态化和河床水生生态恢复→下游旁路人工湿地集中治理的工艺,通过因地制宜
的工程布局,达到分而治之,逐级去除沿河面源污染物的目的,具体去除途径包
括以下方面:
一是通过主河道清淤和重建主河道生态断面去除内源污染后,强化主河道自
净能力,参与对河水的途径净化;
二是通过建立沿河主要入河支流的拦污沉沙治理系统建设,以简便易行的措
施消除各类垃圾杂物和淤积物的污染,同时保护下游主河道生态治理的成果;
三是通过建立旁路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对九溪河水实施集中治理,通过深度
净化,有效改善九溪河进入东风水库的水质。总体工艺流程见图3.4-1。
图3.4-1 沿河面源污染治理工艺流程
项目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选址原则:
(1)选址为面源污染物的重点集中地,以便于实施拦截净化;
(2)选址与污染处理的工艺相适应,能够自流运行;
(3)选址区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减少基础处理投资,保证构筑物安
全;
(4)选址区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供应条件;
(5)选址应不受洪涝灾害影响,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49
(6)尽量做到少拆迁和少占用农田。
根据以上6 条原则,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选取九溪河流域一级支流中
的矣文河、清水河、小冲河三条入河支流的河口区进行拦污沉沙治理;污染最为
突出的大村进行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在项目下游九溪河以东、马家庄河以南设
置路旁净化系统,此区域是沿河面源污染进入东风水库的必经之地,通过重力自
流的方式引流,实施集中治理。工程选址及区域环境现状见表3.4-1。
表3.4-1 工程选址及区域环境现状
项目工程选址区域环境现状
矣文
河口
拦污
沉沙
治理
工程
清水
河口
拦污
沉沙
治理
工程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0
小冲
河口
拦污
沉沙
治理
工程
旁路
人工
湿地
治理
系统
大村
排污
沟入
河污
染治
理工
3.4.2.1 主要入河支流拦污沉沙治理工程
拦污沉沙工程布置于各支流与主河道交汇点的上游,经其拦污、沉沙之后的
河水再进入九溪河主河道,在进行各类垃圾拦截的同时,保证行洪安全,不影响
路旁人工湿地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1
上游及周边地区的防洪要求。
为不影响九溪河主河道的洪水过流安全和景观清洁的需要,拦污沉沙工程布
置于各支流与主河道交汇点的上游,经其拦污、沉沙之后的河水再进入九溪河主
河道,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支流上游河水→沉淀→拦污→沉淀→九溪河。
入河支流拦污沉沙治理的三个工程区内地势起伏不大,依据地形特点及治理
工艺要求,合理布置。充分利用选址区地形,使河水的处理过程全部实现重力自
流。各工程点的竖向布置详见图3.4-2。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2
图3.4-2 入河支流拦污沉沙治理工程竖向设计图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3
根据工程选址情况,矣文河、清水河、小冲河河口可建拦污沉沙的空间条件
约为15000m3/a,以每年清淤一次和日常管理清除各类垃圾的量为计算依据,通
过类比估算结果(表3.4-2),通过淤积物清淤和垃圾杂物打捞方式,每年淤积
物打捞量为鲜重20703.3t、干重14492.3t,垃圾污染物打捞量为鲜重1204.5t、干
重638.4t,可去除TN 约3.5 吨。
表3.4-2 主要入河支流拦污沉沙治理工程TN 去除量估算
淤积物及其TN 去除量
淤积物
鲜重(t/a)
含水量
(%)
淤积物
干重
(t/a)
淤积物容
(kg/m3)
淤积物
水下方量
(m3/a)
淤积物
TN 含
量(%)
淤积物
中TN 量
(t/a)
向水体的释
放量(释放率
30% )
备注
20703.3 30 14492.3 1310 15000(以
每年清淤
一次计算)
0.065 9.42 2.8 相关参数类
比抚仙湖大
鲫鱼河
垃圾杂物及其TN 去除量
垃圾杂物
鲜重(t/a)
含水量
(%)
垃圾杂
物干重
(t/a)
—— —— 垃圾杂
物总
氮含量
(%)
垃圾杂
物TN
含量
(t/a)
向水体的释
放量——释
放率10%
备注
1204.5(t/a)
(矣文河、清水
河、小冲河日均
打捞垃圾分别以
1.5t、1.5t、0.3t
计算)
53 638.4 —— —— 1.127 7.2 0.7 相关参数类
比抚仙湖窑
泥沟
合计(t/a) 3.5
3.4.2.2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
大村位于九溪集镇以西,人口约3000 人,为九溪河流域除集镇区以外最大
的村落。大村生活污水通过截污管网,收集至九溪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但村
落集污之后不可避免的存在污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大村农田面源污染经大村排
污沟进入九溪河,本工程主要针对大村农田泄水及无法收集的生活污水进行治
理。
(1)工艺流程
本工程设计采用拦污沉沙→生物塘→微曝气接触氧化的工艺方案对其进行
治理(工艺流程见图3.3-3),处理规模为旱季300m3/ d、雨季600m3/ d。工程利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4
用村庄现有排水沟渠对污水进行收集,通过物理性的拦截,首先去除垃圾杂物、
泥沙和悬浮质,再通过生物塘厌氧微生物和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原有废水中
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
的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从而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后续微曝
气系统通过氧化去除生物塘代谢的中间产物,消除其底质上浮和黑臭物质的影响
后排入九溪河。
图3.4-3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工艺流程图
(2) 设计进水水质
类比同类地区(抚仙湖蒿枝箐村)12 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确定进水水质
如下:
表3.4-3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进水水质
水质因子SS BOD5 COD TN TP
设计进水水质≤300 mg/L ≤20 mg/L ≤100 mg/L ≤20 mg/L ≤5 mg/L
(3) 工程设计参数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主要设计参数见表3.4-4。
表3.4-4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主要设计参数一览表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5
净化单
处理规模
面积
(m2)
平均运行
水深(m)
有效容积
(m3)
水期
水力停留
时间(hr)
水力负荷
(m3/m2.d)
1
拦污沉
砂池
雨季:
600m3/d 旱
季:300m3/d
274.80 1.4 384.72
雨季15.39 2.18
旱季30.78 1.09
2
集配水
356.70 1.3 463.71
雨季18.55 1.68
旱季37.10 0.84
3 生物塘1238.00 1.2 1485.60
雨季59.42 0.48
旱季118.85 0.24
4
微曝气
接触氧
化系统
454.55 1.1 500.00
雨季20.00 1.32
旱季40.00 0.66
合计2324.05 -- 2834.03 -- -- --
工程水力停
留时间(hr)
雨季113.4 --
旱季226.7 --
工程表面水
力负荷
(m3/m2.d)
雨季-- 0.26
(4)污水处理程度
类比同类工艺的工程实践,确定水处理工程的出水垃圾杂物去除率为90%,
其余水质因子去除率达到以下限值:
表3.4-5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污染物去除率
水质因子SS BOD5 COD TN TP
去除率(%) 80 50 50 30 50
(5)TN 去除量
经过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治理后,大村污染物中TN 的消减量为
0.65t/a,去除率为30%。
表3.4-6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TN 去除量估算
名称处理时段备注
旱季
(1~4月、11~12月)
雨季
(5~10月)
处理规模
(m3/d)
300 600 以处理旱季全部农田泄水和雨季
初期雨水为要求,确定处理规模
TN (mg/L) 20 10 类比抚仙湖窑泥沟水质
总处理水量
(万m3)
5.4 10.8
进水中TN 负
荷量(t/a)
1.08 1.08
出水中TN 削
减量(t/a)
0.65 去除率30%
3.3.2.3 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6
人工湿地设计日处理规模为20000 m3/d,用地约30000 m2。本方案确定的工
艺流程如下:
上游主河道引流→ 引流途径中的拦污沉沙系统→ 生物塘→ 一级表面流
湿地系统→ 微曝气接触氧化系统→ 二级表面流湿地系统→ 沉水植物塘系统→
出水进入下游主河道。
图3.4-4 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工艺流程图
(1) 主要工艺原理
① 上游主河道引流
利用主河道上下游的高差,在上游通过河床护坎的建设可将河水截流引至净
化区,具体通过控制闸控制引流的进水流量,超出处理规模的河水沿主河道下泄。
② 引流途径中的拦污沉沙系统
通过控制闸引入旁路的河水,在进入净化系统前的途径过程中,首先经过拦
污沉沙系统将大部分泥沙及颗粒态的各类污染物进行沉淀去除,以减少对净化系
统的淤积、堵塞等冲击。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7
③ 生物塘
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生物塘以
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形成生态系统,太阳能(日光辐射
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
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④ 表面流湿地系统
土壤、水体、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是表面流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除
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吸附、富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外,还有输送氧
气到根区和维持水力传输的作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是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
主要机制。河水在表面流湿地缝隙中流动或在土壤床体的表面流动,并种植具有
污水处理机能好、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当河水流经时,
固体物被基质及植物根系阻拦截留,有机质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同化及异化作用
而得以去除。因湿地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湿地床层及其周围的微环境中依
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有利于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
积累作用,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最后通过湿地淤积物的定期清除或植物收割使
污染物质最终从系统中去除。
⑤ 沉水植物塘系统
沉水植物氧化塘处理水的原理与自然水域自净过程极其相似,具有低能耗、
低投入、运行维护方便,在低污染水净化中能有效去除河水中的悬浮质(SS)、
生化需氧量( BOD5 )、硝氮(NOx-N)、氨氮(NH3-N)和病原微生物,且
具有较强的抗
冲击能力和美化环境等优点。沉水植物氧化塘对总氮的去除方式包括氨氮挥
发、生物吸收、硝化反硝化、死生物量的沉降和淤泥层的积聚,对磷的去除则主
要通过化学沉淀及基质吸附。沉水植物种类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其中蓖齿眼子
菜、苦草、黑藻、金鱼藻和光叶眼子菜对营养盐的去除效果都较为理想。
⑥ 微曝气接触氧化系统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由于内源积累耗氧会造成系统内
持续缺氧。通过微曝气接触氧化系统的作用,可以保持湿地系统的富氧条件,解
决有机质不能降解彻底,氨氮无法正常进行硝化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并通过消
除氨氮含量高等问题,保证总氮深度处理的效果;可以提高水体透明度,防止蓝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8
藻水花的发生;可以消除湿地处理系统内因缺氧产生的黑臭、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等有害气体的影响和污染;可以提高溶解氧浓度,去除铁锰,解决九溪河水铁锰
超标问题。
图3.4-5 生物塘的净化机理
其它主要设计参数见表3.4-7。
表3.4-7 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主要设计参数一览表
序号净化单元处理规模面积(m2)
平均运行
水深(m)
有效容积
(m3)
水力停留
时间(hr)
水力负荷
(m3/m2.d)
1 生物塘
20000
m3/d
3245.40 2.0 6490.80 7.8 6.2
2 一级表流湿地6655.60 0.5 3327.80 4.0 3.0
3
微曝气接触氧化
系统
6000.00 2.0 12000.00 14.4 3.3
4 二级表流湿地6164.80 0.5 3082.40 3.7 3.2
5 沉水植物塘1532 1.0 1532.00 1.8 13.0
合计23597.80 26433.00
工程水力停留时间(hr) 31.7
工程表面水力负荷
(m3/m2.d)
0.8
(2)设计进出水水质
九溪河径流面积146.68km2,居住人口近3 万人,耕地面积40410.5 亩,以
面源为主的各种污染物主要在汛期集中进入水库形成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这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59
些面源污染具有发生时间随机性、发生方式间歇性、污染负荷时空变异性、机理
过程间歇性、排放途径及排放量不确定性等特点。多年的水质监测结果(2010
年1 月至2013 年6 月共计42 个月每月一次),九溪河水质总体属低浓度污染,
但波动幅度大(COD:6~64mg/L;NH3-N:0.039~0.881 mg/L;TP:0.015~
0.256 mg/L;TN:0.64~6.62 mg/L),集中反映出面源污染的复杂性。
根据雨季水质监测结果(表3.3-9),在降雨冲刷下,九溪河水质的瞬时污
染中泥沙量大,所携带的有机碎屑引起的COD 值高,氮磷污染物增高现象较为
突出。
由此,考虑面源污染的大幅度波动影响和最不利情形的冲击,确定工程设计
进出水水质,具体详见表3.4-8。
表3.4-8 湿地进出水水质情况一览表
序号指标SS BOD5 COD NH3-N TN TP
1 设计进水水质(mg/L) ≤500 ≤30 ≤150 ≤8 ≤10 ≤1
2 设计出水水质(mg/L) ≤50 ≤10 ≤30 ≤2 ≤5 ≤0.2
3 去除率(%) 10 33.3 20 25 50 20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0
表3.4-9 九溪河2014 年9 月11 日至13 日水质监测结果
污染物
监测断面
pH
无量纲
SS
mg/L
NH3-N
mg/L
COD
mg/L
BOD5
mg/L
LAS
mg/L
石油类
mg/L
动植物油
mg/L
T-P
mg/L
粪大肠菌群
个/L
流量
m3/s
1#中
营村
9 月11 日8.1 28 0.167 33 6 0.11 0.02 0.07 0.139 460 2.4
9 月12 日7.9 24 0.099 32 4 0.09 0.02 0.08 0.155 230 2.6
9 月13 日8.0 32 0.126 35 7 0.12 0.02 0.08 0.146 330 2.5
平均值7.9~8.1 28 0.131 33 6 0.11 0.02 0.08 0.147 340 2.5
2#大
村步
行桥
9 月11 日7.7 75 1.217 50 9 0.15 0.03 0.27 0.252 790 8.6
9 月12 日7.6 67 1.108 46 7 0.13 0.03 0.29 0.275 700 9.7
9 月13 日7.8 80 1.163 52 6 0.17 0.03 0.23 0.248 630 7.8
平均值7.6~7.8 74 1.163 49 7 0.15 0.03 0.26 0.258 707 8.7
3#1 号
拦污
9 月11 日8.2 47 3.618 96 17 0.16 0.04 0.32 0.482 40 17.6
9 月12 日8.1 35 3.154 110 21 0.14 0.04 0.30 0.511 20 17.8
9 月13 日8.2 42 3.495 89 15 0.18 0.03 0.33 0.490 20 17.2
平均值8.1~8.2 41 3.422 98 18 0.16 0.04 0.32 0.494 27 17.5
4#东
风水
库入
库口
9 月11 日8.3 33 7.808 115 24 0.70 0.04 0.29 0.904 490 18.8
9 月12 日8.3 30 6.908 136 26 0.86 0.04 0.29 0.875 430 20.6
9 月13 日8.1 37 7.400 119 20 0.97 0.04 0.30 0.910 460 18.8
平均值8.1~8.3 33 7.372 123 23 0.84 0.04 0.29 0.896 460 19.4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1
表3.4-10 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TN 消减量
名称
处理时段
旱季 备注
(1~4 月、11~12 月)
雨季
(5~10 月)
处理规模
(m3/d)
20000 20000 以TN 削减目标为要求,同时
参照九溪河旱季日均流量确
定处理规模
TN (mg/L) 8 8 根据九溪河多年水质监测值
的变化幅度,参照2014 年9
月的实测值确定
总处理水量
(万m3)
360 360
——
进水中TN
负荷量(t/a)
28.8 28.8
——
出水中TN
削减量(t/a)
17.28 去除率30%
3.5 运营期污染源强分析
3.5.1 废气
本项目主河道治理,属于非污染生态工程,工程建设后不产生大气污染源。
3.5.1 废水
(1)生活污水
集镇湿地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
管网进入九溪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外排。
(2)项目建成后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根据工程分析结果,项目建设大幅度削减入河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减少对
九溪河及东风水库水质有正面影响。
•生态湿地淤泥清掏期间,可能由于管理不当或雨水冲刷,导致淤泥直接入
湖,对九溪河水质造成短期的冲击。
3.5.3 固废
(1)生活垃圾
集镇湿地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不外排;化粪池产
生的污泥定期请周边村民清掏后用于肥田。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2
(2)湿地植物收割废物
项目区湿地运行期间,湿地植物具有一定的生长期,需定期对湿地植物进行
管理。项目可研在对比物理管理技术、收割管理技术、生物管理技术和化学管理
技术后,选择收割管理技术作为项目湿地植物的管理方式,每年安排两次收割,
第一次收割在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以前,第二次收割安排在次年2 月底至3 月中
旬期间。参考同类型人工湿地管理情况,项目收割植物量约为5t/次。
由于本工程湿地面积较小,收割物较少,湿地植物收割风干后,交由环卫部
门处置。
(3)湿地淤泥疏浚
根据可研设计,生态湿地每隔3 年进行一次淤泥疏浚,淤泥产生数量与湿地
运行期间的水质、气候、植物生长等均有关,难以理论计算,只能类比窑泥沟湿
地淤泥疏浚现场,核算约为湿基1400m3/年,含水率约在90%,干基约合140m3/
年。由于产生量较少,且3 年才清理一次,九溪河流域内无重污染企业分布,也
无涉重污染物,因此,清出的淤泥可回用于农田。
(4)沉沙治理工程打捞的固废
矣文河、清水河、小冲河河口拦污沉沙的空间条件约为15000m3/a,以每年
清淤一次和日常管理清除各类垃圾的量为计算依据,通过淤积物清淤和垃圾杂物
打捞方式,每年淤积物打捞量干重为14492.3t、垃圾污染物打捞量干重为638.4t。
垃圾污染物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淤积物可回用于周边农田。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3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理位置
九溪镇地处江川县西部, 玉溪市主城区( 红塔区) 东部, 东经
102°35′~102°55′,北纬24°12′~24°32′之间,镇政府距玉溪主城区10km,距江川
县城12km,东与大街街道办相邻,南与通海县接壤,西与红塔区高仓、李棋和
凤凰路办事处毗邻,北与江川县前卫镇、安化乡交界,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九溪河发源于九溪镇矣文村委会矣文坝子,至马家庄村委会河口村进入东风
水库,全长22.5km,径流面积146.65 ㎡。本工程项目自九溪河中营村起至一号
拦污闸,全长3.81km,经过的主要村落有中营村、大村、九溪镇、六十亩村等
村镇。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4.1.2 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云南高原中部——云南江川县九溪镇内,地貌景观受深大断裂控
制十分明显。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多为半山区,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
布。
项目区为高原断层湖—星云湖以南的江川盆地,江川县由湖泊、盆地、中低
山脉组成,四周高、中部低,西部九溪略向玉溪倾斜。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和东西
走向,东北走向较少;海拔最高点2648m(翠峰谷堆山),海拔最低点1690m(九
溪河口村);县城海拔1730m,坝区海拔一般在1740m 左右。由于河流溯源侵蚀
不深,大部分山体原坡面保存较为完整。
九溪镇境内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复杂,高原地貌特征明显,有高山、河
谷、山地等交错分布,因受九溪河切割冲刷,形成典型的高原河谷冲积坝子,四
周高山环抱,山峦连绵,河谷纵横,山高箐深。九溪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710 米,
境内最高山峰架雄山,海拔2358 米;最低点为河口,海拔1690 米,也是全县海
拔最低的地方。东南方的矣文高山和六十亩背后的烂山顶两座山为南北走向,其
余东北方的倒水塔、老召山、东村大山、马家庄大山和西南方的祭天山、架雄山、
半节山、枯草山、灵照山等均呈南北走向。这些山脉把九溪坝子团团包围起来,
使九溪坝子形成一个山间小盆地。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4
4.1.3 水文水系
九溪镇属南盘江流域,全镇约95%的土地面积位于东风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
内。境内有王家庄河、小冲河、清水河、小牛角河、张坝腰河、矣文河、鸡窝河、
大东河和马家庄河九条溪流,因此得“九溪”之名。九条溪流全部在坝子汇入九溪
河,在上游已建有矣文、黄谷田、海棠三座小(一)型水库及大石板、大地冲等
13 件小(二)型水库,坝塘38 座,控制总径流面积80.6km²,控制水量1086 万
m³。
东风水库属南盘江(珠江之上)水系。海拔1638 米。1958 年始建,1960
年开始蓄水。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城镇供水、旅游和淡水鱼养殖。水库汇水
面积309.5 平方公里,总库容8931 万m³。系云南省最大的中型水库。有南、北
干渠2 条,总长42 公里。灌溉面积0.47 万公顷。养鱼水面266.7 公顷。灌区玉
溪坝子盛产水稻、烤烟、小麦,是著名的"云烟之乡”。
九溪河汇入东风水库。九溪河是东风水库最大的入库河流,汇水量占东风水
库总汇水量的46%。九溪河发源于九溪镇矣文村委员会矣文坝子,至马家庄村委
会河口村进入东风水库。全长22.5 公里,径流面积146.68 ㎡,年均流量3500
万m³,雨季最大入库流量约80m³/s,旱季最小入库流量约0.28m³/s 。九溪河是
九溪镇集生产灌溉、防洪和景观于一体的河道。本工程评价河段为九溪河的中营
村起至一号拦污闸段,全长3.81km。
项目区水系图见附图4。
4.1.4 气候特征
九溪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
累计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5.4℃;年日照最高为
2455.6 小时,最低为1894.3 小时,累计年日照平均为2264 小时;年平均降雨量
880 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990.3 毫米;相对湿度74%;最大风速34 米/秒;平均
风速2.3 米/秒;静风率26%;常年主导风向是正南风,其次为西南风。
4.1.5 土壤
九溪镇土壤以亚热带山地红壤、黄壤分布较为普遍,坝区多为人工水稻土。
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为传
统的农业区,适宜种植水稻、烤烟、蔬菜、花卉、经果林等农作物。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5
4.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4.2.1 行政区划及人口
2014 年,江川县辖1 个街道办事处、4 镇、2 乡,即江川县大街街道办事处、
江城镇、前卫镇、九溪镇、路居镇、安化乡和雄关乡。乡镇下设73 个村(居)
民委员会,下辖462 个村(居)民小组,355 个自然村。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8.5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9 万人,城镇化率38.2%。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的年末
总人口为27.8 万人,比2013 年增长0.3%。其中:农业人口21.4 万人,非农业
人口6.3 万人。本年出生人口2896 人,死亡人口2102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86‰。在总人口中,汉族人口25.8 万人,占总人口的92.8%;少数民族人口2.0
万人,占总人口的7.2%。
九溪镇全镇辖马家庄、六十亩、大村、大营、中营、鸡窝、喜乐庄7 个汉族
村委会,阳山庄、矣文2 彝族村委会,共28 个自然村。九溪镇境内由汉族、彝
族、哈尼族等民族构成,2014 年末,全镇总人口27044 人。其中:农业人口24502
人,占总人口的90.6%;非农业人口2542 人,占总人口的9.4%。辖区人口密度
233 人/km2,辖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91%。
4.2.2 社会经济发概况
江川县2014 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612796 万元,比2013 年增长9.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788 万元,增长5.5%,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14.1%;
第二产业增加值199008 万元,增长14.7%,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49.7%;第
三产业增加值265000 万元,增长8.6%,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36.2%。人均
地方生产总值21555 元,比2013 年增加1968 元,增长9.5%。2014 年全县非公
经济增加值331308 万元,比2013 年增加31623 万元,增长10.7%;非公经济增
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54.1%,比2013 年提高0.1 个百分点。2014 年全县实现农
林牧渔业总产值241715 万元,比2013 年增长5.9%。2014 年工业总产值完成
645452 万元,比2013 年增长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5675 万元,增
长16.5%;规模以下工业产值269777 万元,增长0.7%。
2014 年九溪镇GDP 达38375 万元,增长9.41%;工业总产值达6132 万元,
农业总产值达14922 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8586 万元,增长17.76%;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9695 元,增长17.1%。九溪镇农业生产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6
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
以蔬菜、油菜籽、花卉和烤烟种植为主,林业产品有:木材、林果、野生菌等;
畜牧业主要以养猪、牛、羊为主,家畜以鸡养殖为主。
4.2.4 基础设施
(1)九溪镇污水
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
九溪镇河口村老碑建设1 座污水处理厂。九溪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
程于2013 年7 月开工建设,工程于2014 年7 月完工通水试运行。截止2014 年
10 月,总工程量完成了95%,其中:管网铺设部分完成“一镇8 村”(集镇和大
村、龙泉、太和、大营、东村、六十亩、马家庄、前营)的DN150 至DN500 主
管网铺设22.32km,DN100—DN150 入户支管4.0km,安装检查井和沉泥井850
座;污水处理厂区完成了粗格栅及水泵房、细格栅及平流沉砂池、调节沉淀池、
重力式无阀滤池及电磁流量计井、进厂道路等16 项土建主体工程,累计完成直
接工程费3700 万元。现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和为期3 个月的工艺调试。
江川县九溪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铺设管网收集处理于九溪集
镇为中心、半径为1.5km 的集镇和11 个村落污水,涉及目前人口17521 人、近
期(2015 年)18178 人、远期(2025 年)19651 人,工程设计近期日处理污水
2000 吨,远期日处理污水为3000 吨,处理目标为一级A 标。污水管网总长22.32
公里。
江川县九溪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转盘+深度处理”处理工艺,工程规划近
期为2011 年~2015 年,远期为2016~2025 年。近期处理规模为0.2 万吨/天,
远期处理规模为0.3 万吨/天;污水收集率近期达70%,远期达85%。污水经收
集处理后将用于工农业生产。
(2)江川县九溪镇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工程建设项目
江川县九溪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收运设施项目的垃圾中转站土建工程已完
成,截止2014 年10 月,正在对项目设备进行采购。
九溪镇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将九溪镇生活垃
圾运到江川县建子山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收集范围为九溪镇辖区生
活垃圾,具体包括九溪集镇、9 个村(居)委会和云南农业科技园,近期服务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7
口30663 人,远期为35000 人。项目内容为新建生活垃圾中转设施2 座、垃圾房
37 座,新增后装压缩式生活垃圾5 吨车2 辆、3 吨车1 辆、人力垃圾收集车41
辆,日转运规模25 吨。
(3)三通
九溪地处玉溪和江川之间,玉江一级高速公路中段。距离玉溪主城区10 公
里,江川县城12 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玉江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
是江川连接玉溪的重要交通枢纽。镇区有供水站1 座,供水人口17812 人,全镇
自来水普及率达70%以上。太和营北侧新建110KVA 九溪变电站一个,8 个村委
会,1 个社区,共28 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
(4)文教卫生
全镇共有学校10 所,其中:中学1 所,在校学生1128 人,教职工70 人;
小学9 所,在校学生2243 人,教职工109 人。小学入学率99%,巩固率100%。
初中入学率98.3%,巩固率100%,升高中升学率67.3%。共有卫生医疗单位10
个,其中镇卫生院1 个,村卫生所9 个,总病床30 张,医务人员33 人。
4.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4.3.1 环境空气质量
为了解项目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本次环评报告引用2014 年7 月云南省环境
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进行的《玉溪(红塔区)至江川高速公路环境现状
调查与监测》中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监测情况如下:
监测时间:2014 年07 月10 日-2014 年07 月16 日,共监测七天。
监测点位:六十亩村。
监测项目: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氮、PM10。
监测频次:总悬浮颗粒物每天采样一次,提交日均值;二氧化氮每天采样4
次,提交日均值与小时值,连续监测7 天。
表4.3-1 总悬浮颗粒物检测结果单位:μg/m3
日期
时间
07 月
10 日
07 月
11 日
07 月
12 日
07 月
13 日
07 月
14 日
07 月
15 日
07 月
16 日
日均值13 14 12 13 15 13 14
标准值300
是否达标达标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8
表4.3-2 PM10 检测结果单位:μg/m3
日期
时间
07 月
10 日
07 月
11 日
07 月
12 日
07 月
13 日
07 月
14 日
07 月
15 日
07 月
16 日
日均值0.050 0.053 0.057 0.052 0.053 0.051 0.054
标准值150
是否达标达标
表4.3-3 二氧化氮检测结果单位:μg/m3
日期
时间
07 月
10 日
07 月
11 日
07 月
12 日
07 月
13 日
07 月
14 日
07 月
15 日
07 月
16 日
02:0~03:00 <5 <5 <5 <5 <5 <5 <5
08:0~09:00 5 7 6 6 7 7 5
14:0~15:00 6 6 6 5 6 6 6
20:0~21:00 7 8 7 7 8 7 8
小时平均值5.8 6.5 6.0 5.8 6.5 6.3 6.0
标准值200
是否达标达标
日均值4 4 3 3 4 3 4
标准值80
是否达标达标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变更后环境空气质量达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二级标准,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4.3.2 地表水环境质量
为了解九溪河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委托玉溪华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
行九溪河道现状监测,监测情况如下:
监测时间:2014 年9 月11 日-2014 年9 月13 日
监测点位:1#中营村、2#大村步行桥、3#1 号拦污闸、4#东风水库入库口。
监测点位见附图2。
监测项目:pH、SS、NH3-N、COD、BOD5、LAS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
类、动植物油、T-P、粪大肠菌群。
监测时间和频次:2014 年9 月11 日至13 日进行采样监测,每天每个监测
断面采样1 次,连续监测3 天。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69
表4.3-3 九溪河水质监测结果
污染物
监测断面
pH
无量纲
SS
mg/L
NH3-N
mg/L
COD
mg/L
BOD5
mg/L
LAS 阴离子表面活
性剂mg/L
石油类
mg/L
动植物油
mg/L
T-P
mg/L
粪大肠菌群
个/L
流量
m3/h
1#中营村
9月11日8.1 28 0.167 33 6 0.11 0.02 0.07 0.139 460 144
9月12日7.9 24 0.099 32 4 0.09 0.02 0.08 0.155 230 157
9月13日8.0 32 0.126 35 7 0.12 0.02 0.08 0.146 330 152
平均值7.9~8.1 28 0.131 33 6 0.11 0.02 0.08 0.147 340 151
2#大村步行桥
9月11日7.7 75 1.217 50 9 0.15 0.03 0.27 0.252 790 518
9月12日7.6 67 1.108 46 7 0.13 0.03 0.29 0.275 700 583
9月13日7.8 80 1.163 52 6 0.17 0.03 0.23 0.248 630 466
平均值7.6~7.8 74 1.163 49 7 0.15 0.03 0.26 0.258 707 522
3#1号拦污闸
9月11日8.2 47 3.618 96 17 0.16 0.04 0.32 0.482 40 1055
9月12日8.1 35 3.154 110 21 0.14 0.04 0.30 0.511 20 1067
9月13日8.2 42 3.495 89 15 0.18 0.03 0.33 0.490 20 1030
平均值8.1~8.2 41 3.422 98 18 0.16 0.04 0.32 0.494 27 1051
4#东风水库
入库口
9月11日8.3 33 7.808 115 24 0.70 0.04 0.29 0.904 490 1126
9月12日8.3 30 6.908 136 26 0.86 0.04 0.29 0.875 430 1234
9月13日8.1 37 7.400 119 20 0.97 0.04 0.30 0.910 460 1126
平均值8.1~8.3 33 7.372 123 23 0.84 0.04 0.29 0.896 460 1162
标准值* — 1.0 20 4 0.2 0.05 — 0.2 10000 —
注:1、*九溪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粗体部分为超标值。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0
由以上监测结果表明,NH3-N、COD、BOD5、LAS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T-P
均不同程度的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项目
起点九溪河中营村监测点位COD 和BOD5 出现超标,按平均值计算,分别超标
1.65 倍和1.5 倍;顺着起点向下游约2km 处的大村步行桥监测点位的NH3-N、
COD、BOD5、T-P 均出现超标,按平均值计算,分别超标1.163、2.45、1.75、
1.29 倍;再顺着河流流向到1 号拦污闸监测点位的NH3-N、COD、BOD5、T-P
均出现超标,按平均值计算,分别超标3.422、4.9、4.5、2.47 倍;九溪河汇入东
风水库入库口监测点位NH3-N、COD、BOD5、LAS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T-P 均
出现超标,按平均值计算,分别超标7.372、6.15、5.75、4.2、4.48 倍;石油类、
粪大肠杆菌均未超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
准。可以看出,COD、BOD5 从本项目起点(中营村)就已经超标,并且顺着河
流的流向超标越来越严重,从起点的超标1.65 和1.5 倍到汇入东风水库的超标
6.15 和5.75 倍;NH3-N、T-P 从大村步行桥开始超标,并且顺着河流的流向超标
越来越严重,从大村的超标1.163 和1.29 倍到汇入东风水库的超标7.372 和4.48
倍;LAS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九溪上游均未超标,在东风水库汇入口超标4.2 倍。
九溪河现状超标分析见下表。
表4.3-4 超标分析表
污染因子
监测点位超标倍数(按三次监测的平均值计算)
污染因子超标特
1#中营村 2#大村步行桥 3#1号拦污闸 4#东风水库入库口 点
COD 1.65 2.45 4.9 6.15
顺着河流方向污
染增大,东风水
库入库口污染值
增大明显突增。
BOD5 1.5 1.75 4.5 5.75
NH3-N 达标1.163 3.422 7.372
T-P 达标1.29 2.47 4.48
LAS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
达标达标达标4.2
4.3.3 声环境质量
为了解项目区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委托玉溪华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
行项目周围敏感点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情况如下:
监测时间:2014 年9 月11 日-2014 年9 月12 日
监测点位:大村、大营、下村、河口。监测点位见附图2。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1
表4.3-5 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单位: dB(A)
时段
测点
主要声源
9 月11 日9 月12 日
昼间夜间昼间夜间
△1 大村生活、其它50.9 41.6 50.0 41.1
△2 大营生活、其它48.9 40.0 48.4 39.3
△3 下村生活、其它53.2 46.9 52.7 45.9
△4 河口生活、其它51.7 45.0 51.3 43.5
标准值60 50 60 50
达标情况全部达标全部达标全部达标全部达标
根据上表可知,项目区周围声环境质量良好,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的2 类标准要求。
4.3.4 生态环境现状
本项目治理河道为中营~一号拦污闸段,长度3.81km,河岸两侧零星分布有
黑荆树(Acacia decurrens)、垂柳(Salix babylonica)等护岸植物组成的群落,
河道水生植物主要包括狐尾藻、空心莲子草、辣蓼等组成的群落。河岸两侧主要
分布有农田及村庄。
4.3.4.1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遥感卫星影像判读分析和实地考察,作出评价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详
见附图5),并统计评价区的6 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现状见下表。
表4.3-6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单位:hm2
土地类型总面积总面积中各类型%
耕地
水田70.41
73.96 66.84
旱地3.55
林地有林地0.22 0.19
建设用地27.71 25.05
交通运输用地0.22 0.19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55 7.73
合计110.66 100
评价区总面积110.66hm2,土地利用的特点是:耕地所占比例最大,面积
73.96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66.84%,这与项目所在地区坝子面积较大,地势
平坦,灌溉条件较好,耕地集中,土地垦殖率高,宜种植农作物有关;其次是建
设用地,面积27.71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25.05%;再次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地,面积为8.55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7.73%;林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所占比例
较小,面积均为0.22hm2,分别占评价区总面积的0.19%。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2
4.3.4.2 生物及生态系统现状
(一)植物资源现状与评价
(1)植物种类
评价区占优势的高等植物不多,乔木主要有河道两岸零星分布的护岸植物兰
桉(Eucalyptus globulus)、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黑荆树(Acacia
decurrens)、干香柏(Cupressus duclouxiana)、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垂柳(Salix babylonica)、红千层(Callistemon rigidus)和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等;灌木主要有假连翘(Duranta repens)、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和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等。
水生植物主要有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 、篦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pectinatu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hus)、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浮萍(Lemna minor)等;喜湿植物主要有早熟禾(Poa annua)、
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
评价区不同植物种类在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上差别很大,乔木和灌木分布均
较少,草本植物占优势。经现场勘查,评价区植物共计92 科278 属375 种,其
中蕨类植物7 科8 属9 种;裸子植物2 科2 属3 种;被子植物83 科,268 属,
363 种(详见附录2)。
(2)区系特征
评价区位于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为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奇妙混
合,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滇中高原小区。
评价区的植物区系有以下特点:①评价区植物区系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原
生植物区系破坏严重,仅仅可以从少量残遗成分来推断原生植物区系的特征;②
评价区内多为人工栽培植物,裸子植物种类较少,被子植物中,菊科和禾本科等
次生性较强的物种较丰富;③世界分布、外来物种引种及栽培植物的种类比较多,
受人为干扰明显;④特有成分少,评价区域范围内无特有种和地区特有属。
(3)珍稀保护植物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未发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物种分布。
(4)古树名木
根据云南省林业厅文件云林保护字(1996)第65 号《关于印发云南古树名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3
木名录的通知》和实地走访,评价区内未发现有名木古树分布。
(5)评价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1)植被分布特点
①根据《云南植被》,拟建项目项目区植被属II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IIAii
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地带,IIAii-1 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
南松林区,IIAii-1a 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林、元江栲林、云南松林亚区。
②项目区内的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但已经被破坏。评价区主要
分布着以云南松林和人工桉树林为主的暖温性针叶林。
③水生植被较简单,主要为沉水植物组成的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和漂浮植物
群落较少。分布较普遍的是狐尾藻群落,其他湿地植物有禾本科草类组成的群落、
空心莲子草组成的群落和辣蓼组成的群落。
2)评价区现存的植被类型
评价区现存植被类型如下表所示。
表4.3-8 评价区植被类型表
陆生植被人工植被
人工林
蓝桉、干香柏群落
黑荆树群落
垂柳群落
农田植被
水田植被
旱地植被
水生及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植被
早熟禾群落/
辣蓼群落/
芦苇、旱伞草群落/
空心莲子草群落/
漂浮植物群落浮萍群落/
沉水植物群落
黑藻群落/
狐尾藻群落/
①早熟禾群落:
早熟禾群落零星分布在河滩地,局部分布于河水中。常有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等植物
伴生。
②辣蓼群落:
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群落呈小丛状分布在河道河滩地上,其中以
大村步行桥和下村附近河段分布比较多。
③芦苇、旱伞草群落: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4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旱伞草(Cyperus involucratus)群落常呈丛状
分布于河道两侧流水边缘地段,常见伴生植物有辣蓼、早熟禾(Poa annua)和
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ersicolor')等。
④空心莲子草群落: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群落在整个项目区分布比较多,
分布于流水边缘地段,常伴生有早熟禾、辣蓼等植物。
⑤浮萍群落:
浮萍(Lemna minor)为评价区主要的漂浮植物群落,于项目区中段河道有
流水的地段分布较多,水流较快地段靠河道两侧分布,水流平缓地段遍布于河道
水面。
⑥黑藻群落:
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群落是普遍分布于评价区河流中的沉水植物群落,
出黑藻外,常伴生有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 )、马来眼子菜
(Potamogeton malaihus)等。
⑦狐尾藻群落:
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群落与黑藻群落一样,是普遍分布于评
价区河流中的沉水植物群落,常于河道成片分布,项目区于中段河道地段分布较
多。
⑧兰桉、干香柏群落:
兰桉(Eucalyptus globulus)和干香柏(Cupressus duclouxiana)群落主要分
布于评价区村寨附近及河道两侧,群落分层以乔木层和草本层为主,灌木层很不
发达。乔木层高8~10m,层盖度为50~70%,以蓝桉、干香柏为优势种,混生有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等树种;灌木层不发达,层盖度仅为5~15%,常见白
刺花(Sophora davidii)、小铁仔(Myrsine africana)等;相对灌木层,草本层较为明
显,高约0.5~0.8m,由于人为干扰较大,除禾本科植物外,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等往往占据草本层的主要地位。
⑨黑荆树群落:
黑荆树(Acacia decurrens)于河岸两侧局部分布,其中六十亩村附近河段分
布较集中。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5
○10 垂柳群落:
垂柳(Salix babylonica)主要分布于河岸两侧,呈不连续状分布。
○11 水田植被:
在评价区内的水田常为一年一熟,有时亦为一年两熟,在一年两熟时,大春
作物为水稻(Oryza sativa),小春作物则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蚕豆(Vicia faba)、油菜( Brassica chinensis)等。
○12 旱地植被:
旱地在评价区内的分布范围广泛,种植的作物主要为包谷(Zea mays)、油
菜( Brassica chinensis)、蚕豆(Vicia faba )、葱(Allium fistulosum)等,一般为一年一
熟或一年两熟。灌溉条件好的地段部分农地种植烤烟。
(二)动物资源现状与评价
(1)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与评价
评价区空间范围不大,且本项目区域人口密度大,土地垦殖率较高,经调查
访问和沿途观察,项目所在地附近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适合栖息于农田、旱地和居
民点周边的种类,如农田常见的啮齿类、两栖类、爬行类,以及麻雀等常见鸟类,
而且多数种类对人类干扰有一定适应,无大型陆生野生动物分布,无局限分布于
项目范围区的特有属、种,也无国家级和云南省重点保护种类。
根据野外现场调查及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目前评价区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
88 种,隶属于15 目,38 科,64 属(详见附录1),具体分布在各纲中的数量状
况见下表。
表4.3-9 评价区陆栖脊椎动物各纲、目、科、属中的种数统计表
纲、目科属数种数
两栖纲AMPHIBIA
无尾目ANURA
蟾蜍科Bufonidae 1 1
雨蛙科Hylidae Gray 1 1
蛙科Ranidae 1 5
姬娃科Microhylidae 1 2
两栖纲小计:1目4科4属9种
爬行纲REPTILIA
有鳞目SQUAMATA
鬣蜥科Agamidae 1 1
壁虎科Gekkonidae 2 2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6
纲、目科属数种数
游蛇科Colubridae 4 5
蝰科Viperidae 2 2
爬行纲小计:1目4科9属10种
鸟纲AVES
鹳形目CICONIIFORMES 鹭科Ardeidae 3 3
鸡形目GALLIFORMES 雉科Pheasianidae 1 1
鹤形目GEUIFORMES 秧鸡科Rallidae 2 2
鸻形目CHARDRIFORME
鹬科Scolopacidae 1 1
鸻科Charadriidae 1 1
鸽形目COLUMBIFORMES 鸠鸽科Columbidae 1 2
鹃形目CUCULIFORMES 杜鹃科Cuculidae 2 2
雨燕目APODIFORMES 雨燕科Apodidae 1 1
佛法曾目CORACIIFORMES
翠鸟科Alcedinidae 2 2
戴胜科Upupidae 1 1
啄木鸟科Picidae 1 2
雀形目PASSERIFORMES
百灵科Alaudidae 1 1
燕科Hirundinidae 1 2
鹡鸰科Motacilla alba 1 2
鹎科Pycnontidae 1 2
伯劳科Laniidae 1 1
卷尾科Dicruridae 1 2
鸦科Corvidae 3 3
鶲科Musciapidae 10 11
①鸫亚科Turdinae 9 9
②莺亚科Sylviinae 1 2
山雀科Paridae 1 2
科Sittidae 1 1
文鸟科Ploceidae 1 2
雀科Paridae 3 3
鸟纲小计:9 目24 科41 属50种
哺乳纲MAMMALIA
食虫目INSECTIVORA
鼹科Talpidae 1 1
鼩鼱科Soricidae 2 2
翼手目CHIROPTERA 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2 2
食肉目CARNIVORA 鼬科Mustelidae 2 3
啮齿目RODENTLA
松鼠科Sciuridae 1 1
鼠科Muridae 2 10
哺乳纲小计:4目6科10 属19种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7
纲、目科属数种数
总计:4纲,15目38科64 属88种
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评价:
评价区陆栖脊椎动物资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①可利用动物资源不丰富
评价区目前共记载陆栖脊椎动物88 种,评价区动物资源中,可供直接经济
利用的动物资源,如人们所熟悉的食用、观赏用和药用等种类少,而少数可供直
接经济利用的种类,如山斑鸠、珠颈斑鸠等种类的特点是种群小,难以形成一定
的资源规模。
②小型有害兽类种群数量大
在评价区周围,小型兽类,尤其是啮齿类活动痕迹十分多,而且种类和数量
均较丰富,这主要与评价区的生境主要以农耕景观为主有关。该类群主要是松鼠
科(Sciuridae)和鼠科(Muridae)的种类,如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aeus)、
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小家鼠(Mus musculus)
等。
③缺乏狭域分布的特有种类和珍稀保护种类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类群中均无局限分布于项目范围区的特有属、
种,也无国家级和云南省重点保护种类。
(2)鱼类资源现状与评价
课题组于2014 年9 月12 日对评价区进行了鱼类现状调查,本次调查方式包
括现场访问当地居民、收集文献资料,分析已有调查成果等。调查结果显示评价
区鱼类主要有11 种, 即鲤科的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ellus ) 、鰱
(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 、棒花鱼( Abbottina rivularis )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鳅科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胡子鲇科的胡子鲇(Clarias fuscus);
青鳉科的中华青鳉(Oryzias latipes sinensis);合鳃鱼科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
和鰕虎鱼科的子陵栉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以上11 种鱼类隶属6 科
11 属。在6 个科中,以鲤科鱼类为多,有6 种,约占总种数的54.5%,这个特点
符合淡水鱼类中以鲤科鱼类为主的规律;鳅科、胡子鲇科、青鳉科、合鳃鱼科和
鰕虎鱼科各1 种,分别占总种数的9.1%。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8
评价区鱼类资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①由于九溪河流域内土地开发程度高,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水源
涵养不足,使得河水流量不大,加之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原因,导致调查区内的
鱼类种类、数量不丰富,区系组成较简单。调查区11 种鱼类中,有6 种属于经
济鱼类,如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ellus)、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等,但由于河流两岸开发较早,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种群数量有限,难以形成一
定的资源。
②从生态习性看,评价区内没有喜急流性生活鱼类和喜冷水性鱼类,所分布
的鱼类属广温性喜静水和较平缓流水性生活的鱼类,这与调查区地处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九溪河该段河床较平坦,水流比较平缓的特征相适应。
③项目区评价区所记录11 种土著鱼类中,无长距离洄游性鱼类,无该地区
特有鱼类,也未发现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及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的种类。
(3)浮游动物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项目评价区域浮游动物现状如下:
表4.3-10 评价区域浮游动物类型表
原生动物Protozoan
变形科Amoebidae 辐射变形虫Amoeba radiosa
青壳科Arcellcidae
盘状表壳虫Arcella discoides
沙表壳虫A.arenaria
砂壳科Difflugiidae
球形砂壳虫Difflugia globulosa
尖顶沙壳虫Difflugia acuminata
轮虫纲Rotifera
臂尾轮虫科Brachionidae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矩形臂尾轮虫B.leydigi
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
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
晶囊轮科Asplancchnidae 前节晶囊轮虫Asplachna priodonta
疣毛轮科Synchaetidae 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
枝角类Cladocera 溞科Daphniidae 僧帽溞Daphnia cucullata
桡足纲Copepoda 剑水蚤科Cyclopidae 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
项目评价区域浮游动物种类较少,优势种不明显。共有浮游动物13 种,隶
属于8 科。其中,原生动物5 种,3 科,占总种数的38.5%;轮虫6 种,3 科,
占总种数的46.1%;枝角类和桡足类各1 科,1 种,分别占7.7%。以上浮游动物
种类均为常见种,没有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分布。
(4)底栖动物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79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项目评价区域底栖动物现状如下:
表4.3-11 评价区域底栖动物类型表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寡毛纲
Oligochaeta
颤蚓科Tubificidae
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
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颤蚓Tubifex tubifexe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昆虫纲Insecta
蜓科Aeshnidae 蜓Aeschna sp.
摇蚊科
Chironomidae
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
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
项目评价区域有底栖动物6 种,其中环节动物3 种,软体动物3 种,均为常
见种,没有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分布。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水蚯蚓、节肢动物门昆
虫纲的摇蚊幼虫等喜欢生活在浅水区的底泥,它们通过吞食淤泥吸取其中的腐
殖、细菌和底栖藻类等为生,对净化水质、改善水底环境起着一定作用。评价区
河段岸边淤泥沉积,而且河水不同程度受到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生产面源污染,
底泥富含腐殖质,比较适宜该类底栖动物生存;河岸、河道内湿生、水生维管植
物较丰富,这也为喜欢栖息在水生植物中的水生昆虫提供了适宜环境。
4.3.4.3 景观环境现状
(1)现状景观结构分析
在景观的结构单元中,通常分为三种基本组分,即缀块(patch)、廊道
(corridor)和基底(matrix)。缀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
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缀块可是植物群落、居民区点、农田等等。廊道
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条带结构,如河流、道路、峡谷等。基
底则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常见如森林基底、农田基地
等。基底是景观的背景地域类型,是一种重要的景观结构单元类型,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了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评价区内各缀块类别的面积
及数量见下表。
表4.3-12 评价区内各类缀块数及面积
景观类型缀块数缀块数(%) 面积(hm2) 面积百分比(%)
水田植被8 27.59 70.41 63.63
旱地植被4 13.79 3.55 3.21
有林地1 3.45 0.22 0.19
水域2 6.90 8.55 7.73
交通运输用地1 3.45 0.22 0.19
建设用地13 44.82 27.71 25.05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0
合计29 100 110.66 100
景观优势度计算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判定拼块频率时,采用网格样地法,以100m×100m 的样地在土地利用现状
图上进行取样,统计各拼块出现的小样方数得出频率,再计算优势度值,评价区
内各类缀块的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以及优势度的计算值详见下
表。
表4.3-1 3 现状评价区内各类缀块优势度值
景观类型密度(Rd) 频率(Rf) 景观比例(Lp) 优势度(DO)
水田植被27.59 90.28 63.63 61.28
旱地植被13.79 10.19 3.21 7.6
有林地3.45 16.67 0.19 5.13
水域6.90 30.56 7.73 13.23
交通运输用地3.45 3.24 0.19 1.77
建设用地44.82 24.07 25.05 29.75
从上表可以看出,评价区内水田植被的优势度最高,为61.28,其次为居民
点,优势度为29.75;其余依次为:水域、旱地植被、有林地和交通运输用地。
本项目评价区是受人为影响较大的景观复合系统,现状景观构成中,林地不是主
要的景观背景,评价区以农业生态系统和居民点共同构成景观基底,并由水域、
森林生态系统、道路等按规律组合形成统一的景观体系。
(2)现状景观生态质量分析
以植被的生态潜力高低作为评价景观生态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量化各主要
植被类型的生态潜力,主要依据有:
①植被类型在地带性植被演替阶段中的位置,以及在演替过程中的顺序。一
般说来,这决定了植被类型的生态潜力高低,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生态潜力最大,
原生性植被类型的生态潜力比次生性的高等。
②植被类型单位面积的生产潜力大小。生产力越高的植被,在植被恢复和生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1
态重建中的作用也越大,当然这是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排序。一般而言,乔
木群落的生产力要高于灌木群落,灌木要高于草本。
以上述2 点为依据,分析各成图植被类型的性质和群落特征,对其生态潜力
按5 级进行排序,1 至5 级表示由优至劣,反映评价区生态环境的综合质量。评
价区现状景观生态质量等级详见下表。
表4.3-1 4 评价区现状景观生态质量等级统计表
景观类型等级面积(hm2) 面积(%)
有林地1 0.22 0.19
灌草丛2 0 0
水田植被
3
70.41
66.84
旱地植被3.55
水域4 8.55 7.73
交通运输用地
5
0.22
25.24
建设用地27.71
由上表可以看出,评价区各生态质量等级的区域所占面积的排序为:3 级>5
级>4 级>1 级>2 级,景观生态质量一般。
4.3.4.4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1)水土流失现状
据《云南省2004 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江川县土地总面积为
807.73km2 ,微度流失面积483.01km2,占总面积的59.8%;水土流失面积
325.64km2,占总面积的40.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250.37km2,占流失面积的
77.1%;中度流失面积73.61km2,占流失面积的22.7%,强烈流失面积0.75km2,
占流失面积的0.2%。无剧极强烈流失和剧烈等级流失,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
1170t/km2·a。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2007)的划分,工程区域位于西南
土石山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项目
区土壤背景侵蚀模数为557.36t/(km2•a),侵蚀强度属于轻度。
(2)项目区水土保持现状
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
态环境,江川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根据县级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情况,结合县情实际,近年来,在搞好水土保
持执法监督的基础上,江川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2
因地制宜地建立了综合防治体系,探索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治理模式。从1998
年6 月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启动至今,省、市、县不包括群众投资964 多万
元,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5km2,治理速度逐年加快,群
众参与治理的自觉性逐年增高。2011 年,通过林业、省农科院、县农业开发办
的通力合作,全县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km2,其中坡改梯239hm2,营造
水土保持林647hm2,经果林14hm2,封禁治理400hm2,建设15m3 小水窖90 口,
总投资897 万元。
各流域治理项目区内均建立有组织机构,对预防保护区范围内的各行政乡镇
专门设立水保管护员,对重点有林地实行封育管理。针对预防保护区的森林植被,
所区所在县出台了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县级公告及相关的管理办法,加强
规章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搞好预防保护技术措施规划。
4.3.4.5 生态现状评价
(1)项目工程占地类型包括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三类,
以耕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为主,占用面积分别为8.62hm2 和6.81hm2,分别
占总用地面积的45.18%和35.69%。本项目工程沿线将占用4.69hm2 的基本农田,
占评价区基本农田面积的8.76%;
(2)项目评价区乔木和灌木分布均较少,草本植物占优势。水生植被较简
单,主要为沉水植物组成的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和漂浮植物群落较少。分布较普
遍的是狐尾藻群落,其他湿地植物有禾本科草类组成的群落、空心莲子草组成的
群落和辣蓼组成的群落;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未发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
护物种分布;也未发现有名木古树分布。
(3)项目评价区分布的陆栖脊椎动物主要是适合栖息于农田、旱地和居民
点周边的种类,无局限分布于项目范围区的特有属、种,也无国家级和云南省重
点保护种类分布;
(4)评价区分布有11 种鱼类,隶属6 科11 属,均为常见鱼类,其中以鲤
科鱼类为多,有6 种,鳅科、胡子鲇科、青鳉科、合鳃鱼科和鰕虎鱼科各1 种;
(5)评价区共有浮游动物13 种,隶属于8 科。其中,原生动物5 种,3 科,
轮虫6 种,3 科,枝角类和桡足类各1 科,1 种,均为常见种,没有珍稀濒危保
护物种分布;
(6)项目评价区域有底栖动物6 种,其中环节动物3 种,软体动物3 种,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3
均为常见种,没有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分布;
(7)本项目评价区是受人为影响较大的景观复合系统,现状景观构成中,
林地不是主要的景观背景,以农业生态系统和居民点共同构成景观基底,并由水
域、森林生态系统、道路等按规律组合形成统一的景观体系,景观生态质量一般。
4.4 主要环境问题
4.4.1 河道自然特性、水土保持、洪水历史、
九溪河流域位于江川盆地与九溪盆地之间,地貌主要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
形,海拔高度多在2000m 左右,相对高差100~500m,切割较浅,低山丘陵呈
波状起伏,山峰齐一,山顶浑圆,坡度平缓,沟谷开阔,地势总体南高北低,河
流方向总体由南向北,形状大致呈条带形,区内地表森林植被覆盖一般。流域内
岩石多为沙岩、泥岩,为中山山地地貌,流域内植被较差,加之人类活动影响显
著,水土流失较严重。
九溪河流域内雨量充沛,水量充足,在九溪镇境内有王家庄河、小冲河、清
水河、小牛角河、张坝腰河、矣文河、鸡窝河、大东河、马家庄河等九条溪流,
较大支流有4 条。在上游已建有矣文、黄谷田、海棠三座小(一)型水库及大石
板、大地冲等13 件小(二)型水库,坝塘38 座,控制总径流面积80.6km2,控
制水量1086 万m3。
4.4.2 河道现状基地分析
现状基地分析主要分为5 段,分别是矣文水库— 大村、中营— 一号拦污
闸、一号拦污闸— 河口致富桥、河口致富桥—大矣资桥、大矣资桥— 东风
水库。这5 段河流现状基地存在的问题: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4
图4.4-1 现状分段图
(1)矣文水库— 大村
九溪河起源于矣文水库,由于干旱库内水量不多且水库四周植被稀少,沿河
无绿化防护带,部分河道淤积,甚至部分河道有垃圾倾倒。
(2)中营— 一号拦污闸
河道较窄,多为土堤结构,河道外侧紧接农田,河堤基本没有绿化防护带,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5
部分河道出现泥沙淤积。
(3)一号拦污闸— 河口致富桥
本段河道长约1.1 公里,已于《玉溪市东风水库径流区九溪河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竣工,该段河道护坡采用嵌草混凝土六角砖支护,堤顶设6 米宽的河道管制
道路,两侧搭配绿化种植。目前该段河道环境、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4)河口致富桥—大矣资桥
该段河道穿过河口村,将村子一分为二,河道进村前为土堤,穿过村子段为
浆砌石河堤,出村子段为土堤,该段河道进行过几次休整,水质改善不显著,现
该段河道已经划分到《江川县九溪镇马家庄村委会河口村民小组东风水库库区和
移民安置区“美丽家园小康库区”移民新村建设项目》整治,目前该河段已施工
完毕。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6
(5)大矣资桥— 东风水库
从大矣资桥出来约400 米,河水就进入湿地净化,然后流出,经二号拦污闸,
流入东风水库。目前由于水量不是很大,湿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4.4.3 河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对九溪河主要河流和支流、基地现状等进行现场考察和分析后,九溪河
道存在的问题如下:
(1)流域村庄面源污染
九溪河沿岸经过的主要村落有中营村、大村、九溪镇、六十亩、下村、河口
村等,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较差,经常向河内倾倒垃圾,致使河内水质很差。此
外,农村生活生产污废水的排放如果不加处理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部分河段河岸不规范,影响水质
中营~一号拦污闸河段,河道较窄,多为土堤结构,河道外侧紧接农田,河
堤基本没有绿化防护带,部分河道出现泥沙淤积。
(3)部分河道淤积、堵塞,达不到防洪要求
九溪河河道多为天然土渠(占88%),有部分为浆砌石衬砌渠道,河内杂草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7
灌木丛生,垃圾成堆,部分漫滩被农民围垦种菜,致使河道淤积、堵塞,不但影
响河道泻洪能力,同时将大量泥沙和垃圾冲入东风水库,对东风水库水质造成较
大污染。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8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5.1 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5.1.1 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1)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工程评价区总面积110.66hm2,工程永久占地19.08 hm2,项目占地类
型包括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三类,以耕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地为主,占用面积分别为8.62hm2 和6.81hm2,分别占总用地面积的45.18%和
35.69%。
本项目工程占地19.08hm2,本项目永久占用土地类型如下表所示。
表5.1-1 项目占地情况一览表单位:hm2
土地类型面积总面积中各类型% 占评价区同类型土地的比例%
耕地8.62 45.18 11.65
建设用地3.65 19.13 13.17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81 35.69 79.65
合计19.08 100 17.24
工程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表现为:
①工程占地将导致8.62hm2 的耕地损失,工程对土地的永久占用,将使被占
地范围内的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破坏原来宜农、宜林土壤结构及肥力,导致
该范围内的土壤不能或不宜作业耕作、种植土壤;同时还造成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播种面积减少,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减产,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一定程度
的不利影响。但是,本工程通过河底清淤、驳岸及河床、挡水坎等项目的建设,
使九溪河达到防洪排涝、满足农业灌溉的目的,同时河岸机耕路的建设,也便于
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②工程建设将保持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性质,永久损失的耕地和建设用地将
改变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景观用地和机耕路用地,从而使评价区内的绿地面
积增加,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绿化补偿作用;
③工程建设永久占用的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大,但工程建成前后耕地面积占项
目评价区相应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比例不大(耕地所占比例减少了7.79%),因
此项目永久占地不会导致沿河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2)对基本农田的影响分析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89
项目评价区基本农田面积约为53.54hm2,占评价区耕地面积的72.39%;占
评价区总面积的48.38%。评价区基本农田主要种植麦子、稻谷、包谷、油菜及
蔬菜等作物,稻谷一年一熟。评价区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详见附图7。
本项目工程沿线将永久占用4.69hm2 的基本农田,占工程所占用耕地面积的
54.41%;占工程总占地面积的24.58%;占评价区基本农田面积的8.76%;占评
价区耕地面积的6.34%;占评价区总面积的5.86%。项目工程所占用基本农田主
要分布于中营桥至大营段及一号拦污闸附近河段沿岸。
本项目占用的基本农田占评价区基本农田的比例较小,可见,工程建设占用
的农田对全县农田资源保护的压力较小,但农田资源的占用,无疑会对项目区的
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粮食减产,人均农田减少,对被征占农田农户的生
产生活将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建设项目的开
发,必须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因此,建设单位须遵照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相
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程序报批;经批准占用的基本农田,建设单位应积极配合国
土部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修改和报批,以保证基本农田总面积的动态平衡。同时
应严格按照土地管理相关规定,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认真执行占地
补偿制度对占用的基本农田进行补偿,缴纳或者补足涉及基本农田保护耕地造地
费,专款用于新的耕地开垦。
5.1.2 主体工程施工生态影响分析
5.1.2.1 陆生生物影响分析
(1)对植物的影响
工程占地将损毁原有的植被类型,导致其组成物种死亡;施工人员将会践踏
施工沿线周围的草本植物,施工期间生产生活区内的植物也将受到很大破坏,但
施工结束后践踏问题也将消失。
工程建设将使该区域部分常见植物种类个体数量减少或是生长不良。工程实
施前评价区的陆生植物主要是分布于工程河道两岸的杂草、护岸植物和农作物
等,均为一般的人工植被,以本地常见绿化树种为主,没有出现国家级、省级保
护植物或该地区特有植物,也没有古树名木分布。项目建设虽会造成占地区植物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0
个体数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减少,但可以通过植草、植树等措施进行人
工重建和恢复,对该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导致当地
植物区系的组成、性质以及特点发生根本的改变。
(2)对植被的影响
项目所占植被类型包括人工林(蓝桉、干香柏群落、黑荆树群落、垂柳群落
等)、农田植被及水生植被(早熟禾群落、辣蓼群落、空心莲子草群落、浮萍群
落、黑藻和狐尾藻群落等),详见项目评价区植被现状图。这些植被类型广泛分
布于滇中地区,并非评价区所特有,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评价区内任何一种植被
类型造成较大影响,造成评价区内任何一种植被类型的消失,总体来说,工程建
设对评价区植被的影响较小。
(3)对动物的影响
项目施工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植被导致动物栖息地受到损害;施
工噪声、灯光、施工机械及车辆尾气对动物的不良影响;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废
弃物对动物栖息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评价区空间范围不大,经调查访问和沿途观
察,项目所在地无大型陆生野生动物分布,无局限分布于项目范围区的特有属、
种,也无国家级和云南省重点保护种类。附近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适合栖息于农田、
旱地和居民点周边的种类,如农田常见的啮齿类、两栖类、爬行类,以及山麻雀
等常见鸟类,而且多数种类对人类干扰有一定适应。由于施工的干扰,可能会导
致这些动物向邻近地区迁移,远离施工区范围,而且施工不是长久的,除对动物
栖息地的破坏外,其他影响都是暂时性的,因此项目施工不会对动物带来明显的
不利影响。
5.1.2.2 水生生物影响分析
(1)水生植物
河道清淤将改变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在工程施工期间,河道底质环境将改
变,两岸挺水植物将消失,但随着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河道形成新的良
性的河道生态系统,有利于河道中水草生长、繁殖,随着施工期结束,将改变现
状生态系统单一的缺点,丰富河道景观内容。
(2)底栖动物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1
多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迁徙能力弱的特点,其对环境突然改
变,通常没有或者很少有回避能力,而大面积底泥的挖除,会使各类底栖生物的
生境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分将死亡。河道整治后,底质环境及水质的改善、污染
底泥的去除,河水透明度提高,将有利于河道水生生态环境的重建,加快底栖动
物的恢复。
(3)鱼类
河道清淤使河水变得浑浊,对鱼类的生存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工程所影响
的鱼类均为当地常见鱼类,无珍稀保护鱼类。且从长远来看,河道治理后,河水
中污染物浓度降低,水质变清,有利于光合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的增加,
将使以这些生物为食物的鱼类等得到更充分的食物供应,有利于鱼类的生存繁
殖,因此,工程施工对鱼类的不利影响较小,且是暂时的。
综上,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会对河流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底泥被挖走后,
由自然演替而来的河床环境将会改变,原本深浅交替的地势会变得平坦。河道清
淤引起的环境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行为、繁殖和分布,造成一部
分水生生物死亡,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这些影响基本都是
不利的,但同时也是可逆的,而且影响时间较短,在施工完成一段时间后,因施
工造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得到恢复。
5.1.2.3 景观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由于工程开挖、场地清理、废弃淤泥等过程将破坏地表及河面植
被,破坏原有景观;大量的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进驻给原有的景观环境增添了不
和谐的景色;表土临时堆场形成突兀、不规则的堆状物,与周围的景观形成反差,
同时,旱季易形成扬尘,雨季易产生土壤侵蚀,对周围景观产生破坏和影响;工
程施工期间,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气、工程垃圾等都会对周围的环
境造成污染,给河畔景观带来一定的破坏。上述影响均发生在施工期,随着施工
期的结束,影响逐渐消失。
5.1.2.4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根据《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由于工程
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913.67t,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新
增水土流失总量2770.91t。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2
为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工程主体设计及水保方案提出了以下治理
措施:
(1)本工程对区域内道路进行固化、硬化,道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具有
水保功能;
(2)本工程堤型采用干砌石-草皮护坡土堤和生态格网挡墙的型式,干砌石
护坡、浆砌石防洪墙一方面保证边坡稳定防止坍塌物散落进入河道,另一方面保
护紧靠河堤的农田和居民区,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
(3)根据主体设计,主体工程设计绿化面积为4.74hm2,包括了河堤斜坡区
域绿化、行道树带、湿地等区域的绿化。项目区堤岸种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
不仅能起到美化绿化项目区的作用,还能有效保护堤岸稳定,同时能够改善区域
周边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控制河道区域及其周边的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
用;
(4)项目占用较多耕地,表土可剥离厚度较厚,项目施工中对表层熟土进
行剥离,并在工程占地范围内设置临时表土堆场,并设编织袋挡墙692.21m 对临
时堆场进行防护;同时设置土工布覆盖2000m2,减少水土流失。剥离表土用于
后期植物措施及复耕覆土。
通过以上措施,项目建设期水土流失基本得到了控制,植被恢复期各区域水
土流失得到控制,其中扰动土地治理率为9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9%,土
壤流失控制比为1.11,拦渣率为99%,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林草覆盖率为
31.75%。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因项目建设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
失将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在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期的水土流失
影响可接受。
5.2 运营期生态影响分析
5.2.1 陆生生态影响分析
项目永久占用面积最大的是耕地和建设用地,工程建设后该部分耕地、建设
用地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沿河岸建设的河岸机耕路及湿地、河道绿化带等工程。
本工程建成后,河道治理范围内将形成新的植物群落和植物景观,可为动物和鸟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3
类栖息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栖息环境,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本工程景观绿化基调
树种为垂柳、天竺桂、蓝花楹及云南樟等,湿地还搭配种植墨西哥落羽杉、水杉
及菖蒲、鸢尾、美人蕉、风车草、再力花、千屈菜、水葱、纸莎草、睡莲、篦齿
眼子菜、苦草、黑藻及金鱼藻等多种水生植物营造湿地群落,随着湿地、绿地等
工程的建设,植物物种的合理配置将会丰富区域物种类型及数量,提高区域的物
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生态系统服务将得到一定提升。
随着工程运行,湿地区域的生态结构趋向连续和完整,原来遭到破坏的乔灌
草陆生植物带-湿生植物带-水生植物带的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并连接
成片,两栖类动物可利用的水域面积增加,适宜生境面积扩大,可能将促进其数
量的发展,并有可能进一步促进以蛙类为食物的蛇类和猛禽类的发展;同时,随
着湿地生态空间的建成,将使得游禽和涉禽的栖息生境增大;项目运行期间,对
于哺乳动物中影响较大的是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鼠科动物。由于水面面积增加,
将使鼠类迁移至周边地区重新分布,在评价区内的个体数量有可能减少;同时,
因湿地区域内的可食物增加,又将吸引更多的鼠类觅食。项目的运行对评价区及
周边区域的野生哺乳动物影响并不显著,其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不会有较明显改
变。总的来看,工程运行初期,由于原有生境被破坏,评价区内动物的分布格局
将发生一定改变,动物的密度短期内可能有所变化,但从长期、大范围地理区域
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甚至于随着工程的运行,将形成大片适宜野生动物生
存的生境,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都将有所增加,对于保护和增加评价区的生物
多样性具有积极意义。
5.2.2 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工程完毕后,由于原本对水体污染程度较高的底泥被挖走,水中各种污染物
的含量大幅降低,水流速度加快,水中溶解氧含量提高,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的
生存和繁殖。底泥质量的提高,底栖生物生长和繁殖速度将得到提高,同时也会
有利于鱼卵的孵化和鱼苗的生长。而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低,水质变清,透光深度
变大,将有利于光合浮游生物的生长,从而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浮
游生物的增加,将使以这些生物为食物的鱼类等得到更充分的食物供应,所以,
工程完成后九溪河内水生群落的生物量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4
随着水质变好,各种生物的生境都将改善,一些不适宜在原来环境生活的浮
游生物可以在河道中生长繁殖,一些非耐污性的鱼类也可以迁徙到此定居,底泥
质量的改善也使一些耐污能力较低的底栖生物得以繁殖。各种生物的迁入、繁殖,
将使九溪河的生物多样性得以增加。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更加完善,食物链、
食物网复杂化。生境异质性的恢复也使生态系统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更完整,从而
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发育更成熟,其质量和稳定性将得到提高,有利于阻止或减
缓生态环境的恶化。
综上,项目实施后将使九溪河的水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量会有所提高,
生物多样性、异质性增加,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完整。
5.2.3 景观影响分析
(1)景观生态结构变化预测
根据优势度的计算方法,项目实施以后各类缀块数和面积及优势度值计算结
果见下表。
表5.2-1 项目运营后评价区内各类缀块优势度值
景观类型密度(Rd) 频率(Rf) 景观比例(Lp) 优势度(DO) 优势度变化情况
有林地6.7 11.67 0.19 4.69 -0.44
绿地13.04 62.04 4.28 20.91 20.91
湿地1.45 3.70 1.88 2.23 2.23
水田植被26.09 88.89 55.84 56.67 -4.61
旱地植被11.59 10.19 3.21 7.05 -0.55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79 61.11 10.99 22.22 8.99
交通运输用地8.7 64.81 1.64 19.20 17.43
建设用地23.19 12.04 21.97 19.79 -9.96
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运营后,水田、建筑、旱地、有林地景观的优势度将
有所下降,优势度下降较为明显的为建筑及农田植被,其余景观优势度变化不大。
项目建成后,新形成的绿地及湿地景观将增加区域的景观多样性,尤其是绿地景
观,优势度较为明显,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评价区内的景观格局及景观背景。
(2)景观生态质量和稳定性预测
1)景观生态质量
本项目建成运营后,评价区景观生态质量等级统计结果详见下表。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5
表5.2-2 项目运营后评价区内景观生态质量等级统计表
景观类型等级面积(hm2) 面积(%)
有林地
1
0.22
2.09
湿地2.08
绿地2 4.74 4.28
水田植被
3
61.88
59.06
旱地植被3.46
水域4 11.90 10.75
交通运输用地
5
2.04
23.82
建设用地24.31
工程建成后,各生态质量等级的区域所占面积的排序为:3 级>5 级>4 级>2
级>1 级。农田、建筑和水域是景观生态体系中的优势类型,评价区内以人工生
态系统为主的景观结构并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1-2 级景观类型所占的比例由
0.19%提高至6.37%,新增的湿地和绿地将使区域内的景观质量有所提高。
2)景观稳定性分析
景观的稳定性与景观基底的性质,及景观要素的格局有关,包括缀块的大
小和形状,缀块的联通程度等。一般而言,稳定性包含抵抗力和恢复力两方面。
景观的稳定性可从景观的多样性程度反映出来,单一均质的景观构成不能有效抵
御多变干扰因素的作用,同时受干扰后易被彻底损毁。这里,采用景观多样性指
数(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来衡量景观体系的复杂程度。包括2 种景观多
样性指数,即
1 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
式中,Pk 是缀块类型k 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n 是景观中缀块类型的总数。
2 Simpson 多样性指数
式中,Pk 是缀块类型k 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n 是景观中缀块类型的总数。
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的信息:一是缀块类型的多少(及丰富度),
二是各缀块类型在面积上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于给定的n,当各类缀块的面积比
例相同时(即Pk=1/n),H 达到最大值(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Hmax=ln(n);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6
Simpson 多样性指数:H'max=1-(1/n))。通常,随着H 的增加,景观结构组成
的复杂性也趋于增加。
表5.2-3 评价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变化
时段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Simpson 多样性指数
建设前1.12 0.553
建设后1.41 0.638
上表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区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 多样性指数都略有升高,景观结构组成的复杂性有所增
加。总的说来,评价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并不因项目的建设而发生重大改变,对
景观的稳定性也无影响。
本项目改变的景观均是人为扰动后形成的景观类型,且项目区外有大面积分
布,因此对原有景观影响不大。从视觉上看,项目建成后将在河岸形成以湿地、
绿地和水域为基底的景观环境,对区域景观质量有提升改善作用。
5.3 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会使占地及影响区域内部分常见植物种类个体数量减少或是生
长不良,同时也会使动物远离施工区范围,向邻近地区迁移,造成占地区动、植
物个体数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减少;此外,河道清淤工程引起的环境变
化会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行为、繁殖和分布,造成一部分水生生物死亡,
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本工程景观绿化基调树种为垂柳、天竺桂、蓝花楹及云南樟等,湿地还搭配
种植墨西哥落羽杉、水杉及菖蒲、鸢尾、美人蕉、风车草、再力花、千屈菜、水
葱、纸莎草、睡莲、篦齿眼子菜、苦草、黑藻及金鱼藻等多种水生植物营造湿地
群落,随着湿地、绿地等工程的建设,植物物种的合理配置将会丰富区域物种类
型及数量,提高区域的物种多样性;随着工程运行,湿地区域的生态结构趋向连
续和完整,将形成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生境,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都将有所增
加;河道清淤后,河道水质变好,各种生物的生境都将改善,一些不适宜在原来
环境生活的浮游生物可以在河道中生长繁殖,一些非耐污性的鱼类也可以迁徙到
此定居,底泥质量的改善也使一些耐污能力较低的底栖生物得以繁殖,各种生物
的迁入、繁殖,将使九溪河的生物多样性得以增加。
总的来说,工程施工期会使项目区动、植物个体数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7
减少,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工程的投入运行,区域的生态
环境将得到改善,生物量会有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异质性增加,生态系统结构
将更加完整,工程建设不会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8
6、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6.1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6.1.1 施工废水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
污水。
(1)施工生产废水影响分析
工程产生混凝土拌和系统的清洗废水约3.4m3/d、混凝土养护废水约为
2m3/d,施工废水总量为5.4m3/d。施工废水SS 浓度500mg/L~2000mg/L,pH 值
9~12。施工场内修建废水沉淀贮水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工具清洗、
养护和施工现场洒水抑尘,没有排放。在确保施工废水得到储存的前提下,对东
风水库水质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
(2)施工生活废水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人员均来自于当地,施工人员采取上下班制,现场不设住宿营地,
租用周边民房作为施工办公用房。施工期施工人员共产生污水2.0m3/d,其中
CODcr、BOD5、NH3-N、SS 和动植物油含量较高,利用民房旱厕收集后,定期
疏掏清运用作农肥。
在注意管理施工人员个人行为、严格施工营地管理的前提下,项目施工对九
溪河水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
(3)施工期雨水冲刷地表径流影响
施工期雨水冲刷地表产生的地表径流直接经九溪河,如果不严格按照施工规
范,施工材料及车辆跑冒滴漏的废油会随着雨水进入九溪河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堆场应远离河边,并进行覆盖。施工开挖后及时进
行防护,施工场地及时清理。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好车辆状况,加强道路监控,减
少车辆漏油的现象,尽量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
6.1.2 施工期污水的产生、消减、排放
施工期污水的产生、消减和排放见下表。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99
表6.1-1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产生情况
项目
工程排水量
(m3/d)
污染物产生量
CODcr BOD5 NH3-N SS 动植物油
施工废水产生浓度(mg/L) 5.4 80 40 15 200 20
生活污水产生浓度(mg/L) 2 350 150 40 350 30
污染物产生量(kg/d) 7.4 1.132 0.516 0.161 1.78 0.168
污染物消减量(kg/d) 7.4 1.132 0.516 0.161 1.78 0.168
污染物排放量(kg/d) 0 0 0 0 0 0
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及施工废水将得到妥善处置,不外
排,对水环境影响很小。
综上所述,施工废水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施工期是短暂的,施工期的影
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因此施工期对地表水体九溪河的影响在采取一定的
措施后是可以接受的。
6.1.3 河道治理施工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九溪河道清淤过程、桥梁工程桥墩施工过程对九溪河水环境将会产生
影响。
本项目河道清淤拟采用反铲挖掘机,人工辅助配合的方式。清淤河段长度为
3.81km,清淤平均深度为0.6m,施工尽量安排在枯季实施,施工导流采用分段
围堰导流方式,左(右)岸施工时将水排向右(左)岸,中间用开挖土料、人工
编织袋粘土围堰,并覆盖塑料薄膜做围堰,施工前将水抽干。桥墩施工过程同样
进行施工导流,导流方式与河道清淤一致。施工尽量安排在枯季实施。
河道治理过程中将使施工点及其附近水域的SS 浓度升高,影响河流下游水
质。根据河道治理多年实践,河道污泥清掏的方式虽然会导致局部水域SS 浓度
升高,但是经过河水稀释及沉降,在施工点下游500m 以外,因施工导致的SS
增加现象已经不明显。另一方面,九溪河枯季水量较少,枯季进行河道清淤、桥
墩施工,可大大减少对河流的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只要加强施工管理、材料管理,并且安排在枯季进行
施工,本项目河道清淤过程、桥梁工程桥墩施工过程中SS 对九溪河水环境的影
响不大。
6.2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0
6.2.1 运行期对九溪河水文环境影响分析
(1)河道主体治理工程
本工程尽量保持河道自然形态,不改变水流走向。驳岸主要采用自然石堆砌
陡坡驳岸和草坡驳岸相结合的方式。将支流口增大,向汇入支流反方向延伸20
米的长度。通过驳岸及河床设计、挡水坎、桥梁、截污控制等工程措施实施后,
能有效改善九溪河水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2)三条主要支流(矣文河、清水河、小冲河)拦污沉沙治理工程
拦污沉沙工程布置于各支流与主河道交汇点的上游,经其拦污、沉沙之后的
河水再进入九溪河主河道,在进行各类垃圾拦截的同时,保证行洪安全,不影响
上游及周边地区的防洪要求。
(3)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
本工程针对大村农田泄水及无法收集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大村农田面源污
染经大村排污沟进入九溪河,不改变入河水量。
(4)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工程
上游主河道引流经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工程处理后,出水进入下游主河
道。利用主河道上下游的高差,在上游通过河床护坎的建设可将河水截流引至净
化区,具体通过控制闸控制引流的进水流量,超出处理规模的河水沿主河道下泄。
6.2.2 运行期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集镇湿地配套建设一处公厕,湿地建成后来自附近群众及游客产生少量冲厕
废水,通过化粪池预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九溪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外
排。
九溪镇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于九溪集镇为中心、半径为1.5km 的集镇和11
个村落污水,工程设计近期日处理污水2000 吨,远期日处理污水为3000 吨,处
理目标为一级A 标,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将用于工农业生产。
项目废水产生量较小,且位于九溪镇污水处理厂接纳范围之内,因此,可依
托处置。
6.2.3 污染物入湖量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分析
(1)主体河道治理工程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1
中营~一号拦污闸河段由于河堤修建较早,多为土堤、浆砌石,河堤两侧多
为农田,再加上河道周边村庄向河内倾倒垃圾,导致河内水质很差。本项目的建
设可规范河岸,减少面源污染进入水体,有利于水质的改善。
另一方面,因为河道底泥中沉积了大量的有机物及无机物,这些污染物可通
过底泥释放进入水体,其对水体的污染特征表现为CODcr 污染,本项目通过河
道清淤清除河床中沉积的底泥,即污染九溪河环境的内源污染物彻底消失,有利
于改善河道水质。
(2)拦污沉沙治理工程
拦污沉沙工程布置于矣文河、清水河、小冲河三条入河支流与主河道交汇点
的上游,经其拦污、沉沙之后的河水再进入九溪河主河道,防止了各类垃圾流入
九溪河,有效改善九溪河的水质。根据工程分析类比估算,每年淤积物打捞量为
20703.3t、垃圾污染物打捞量为1204.5t,可去除TN3.5 吨。
(3)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
此工程采用拦污沉沙→生物塘→微曝气接触氧化的工艺方案,工程利用村庄
现有排水沟渠对污水进行收集,通过物理性的拦截、厌氧兼氧法,去除垃圾杂物、
泥沙和悬浮质,有效将从大村排水渠进来的污水净化,类比同类工艺的工程实践,
出水中TN 去除率为30%,消减量为0.65t/a,其余水质因子去除率达到表6.2-1
限值,将能有效改善入河水质。
表6.2-1 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工程污染物去除率
水质因子SS BOD5 COD TN TP
去除率(%) 80 50 50 30 50
(4)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
此工程主要处理九溪河上游水质,主要工艺为:上游主河道引流→ 引流途
径中的拦污沉沙系统→ 生物塘→ 一级表面流湿地系统→ 微曝气接触氧化系统
→ 二级表面流湿地系统→ 沉水植物塘系统→ 出水进入下游主河道,通过拦污
沉沙系统去除大部分泥沙及颗粒态的各类污染物,类比同类工程,经人工湿地净
化后TN 去除率为30%,消减量为17.28t/a,出水水质具详见下表。
表6.2-2 湿地进出水水质情况一览表单位:mg/L
序号指标SS BOD5 COD NH3-N TN TP
1 设计出水水质≤50 ≤10 ≤30 ≤2 ≤5 ≤0.2
2 去除率(%) 10 33.3 20 25 50 20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2
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后,通过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区内河道底泥中污染源全部
被消减,通过入河支流拦污沉沙治理工程、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九溪河下
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消减径流带入的污染物,根据工程分析类比估算,每年
淤积物打捞量为20703.3t、垃圾污染物打捞量为1204.5t,可去除TN21.43t/a。总
体来说,项目实施后可大量削减九溪河污染物数量,对九溪河的水质属于有利影
响。
6.2.4 湿地正常运行对九溪河水质影响类比分析
(1)星云湖人工湿地
2001 年9 月5 日,“云南省玉溪市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环境影响评
价课题组”在江川县星云湖建立了人工湿地现场模拟试验工作站,先后建立了
24m3/d 和1000m3/d 试验示范工程,为出流改道日处理20 万m3,出流水工程提供
设计参数和工艺方法。
工艺流程:星云湖富营养化湖水→一级水生物塘→一级植物碎石床→二级水
生物强化池→二级植物碎石床→植物砂滤床→出水
主要植物:芦苇、菖蒲、水竹、凤眼莲、风车草、野畺花、纸莎等。
试验工程从2001 年9 月5 日开始运行,每月监测1 次,由云南省玉溪市环
境监测站随机取样对PH、BOD5、CODMn、TN、TP、非离子氨、叶绿素a、蓝藻等进
行了监测分析。根据监测结果,人工湿地试验工程运行1 年后,其净化能力比初
期高:如TN,运行初期去除率很低,第二年植物正常生长以后,去除率为65.08%,
BOD5 去除率也提高了15.13%,TP 提高了7.99%,详见表6.2-3。
表6.2-3 人工湿地试验工程运行初期和一年后净化能力比较
项目
时间
BOD5 CODMn TN TP
非离
子氨
叶绿素a 蓝藻
初期
水质(mg/L) 1.11 3.55 0.96 0.026 0.005 1.21mg/m3 1.25 万个/L
去除率(%) 57.67 26.55 / 59.90 86.54 95.75 98.69
一年
水质(mg/L) 0.74 2.60 0.365 0.026 0.003 0.20 mg/m3 0.00 万个/L
去除率(%) 72.8 30.99 65.08 67.89 93.00 99.00 100
(2)抚仙湖东大河人工湿地
东大河人工湿地工程于2005 年7 月6 日开工,2006 年3 月21 日竣工,并开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3
始投入试运行。
工程规模:深度处理能力1.5 万m3/d,最大处理能力2.5 万m3/d。
工艺流程:拦污沉砂池——生物氧化塘——表面流湿地——砾石床湿地——
湖滨带沙滩——出水进入抚仙湖。
2009 年1 月-12 月,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原湖泊中心曾对东大河湿地进
口和出口水质进行每月2 次监测,监测结果见表6.2-4。
表6.2-4 东大河人工湿地2009 年水质监测及其评价结果
湿地名称
东大河(2009 年均值)
进口出口
流量m3/s 0.001 0.001
水力负荷m3/m2·d 0.003 0.003
SS
浓度mg/l 24.29 17.05
负荷(kg/d) 2.39 1.56
去除率% 35
污染负荷g/m2·d 0.06 0.04
BOD5
浓度mg/l 8.67 3.57
负荷(kg/d) 0.888 0.358
去除率60
污染负荷g/m2·d 0.024 0.010
CODcr
浓度mg/l 21.23 12.79
负荷(kg/d) 2.354 1.264
去除率46
污染负荷g/m2·d 0.063 0.034
TP
浓度mg/l 0.233 0.105
负荷(kg/d) 0.026 0.011
去除率60
污染负荷g/m2·d 0.001 0.0003
TN
浓度mg/l 2.076 0.998
负荷(kg/d) 0.161 0.089
去除率45
污染负荷g/m2·d 0.004 0.002
(3)抚仙湖马料河人工湿地
抚仙湖马料河人工湿地位于抚仙湖北岸,于2003 年7 月建成运行,占地面
积1.99hm2,主要处理抚仙湖北岸马料河流域的农业面源及村落污水。
工程规模:设计深度处理能力为1.5~2.0 万m3 /d,初级净化(拦污、沉沙)
能力5.0 万m3/d。马料河人工湿地平、枯、丰3 个不同水期进水量为2929~13133m3
/d,平均7677m3 /d;占地面积约19868m2,其中氧化塘面积约6143m2,潜流湿地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4
1660m2, 表面流湿地11911m2;水力负荷为0.147~ 0.661m3 /m2 · d, 平均
0.386m3 /m2 ·d。
采用独创的复合型人工湿地自流净化工艺:拦污栅——沉淀池——生物氧化
塘——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
主要植物:氧化塘中种植的主要植物为水芹、睡莲、凤眼莲, 潜流湿地中种
植的主要植物为美人蕉、风车草、香蒲、菖蒲, 表面流湿地中种植的主要植物
为水芹、菹草、红线草、光叶眼子菜、菖蒲、慈姑、荇菜、风车草。
根据《抚仙湖马料河人工湿地水之净化效果评估研究》(环境科学导刊2007,
26(1):58-61),2003-2005 年分别按枯、丰、平3 个水期对马料河人工湿地
进、出水的TN、NH3-N、TP、CODcr、BOD5 及SS 等6 项水质指标进行了11 次采样
监测,水质分析汇总结果见表6.2-5。
表6.2-5 马料河人工湿地水质分析结果
项目采样地点TN NH3-N TP CODcr BOD5 SS
水质
(单位:mg/l)
马料河进水口3.37 1.09 0.353 57.81 3.69 777.62
氧化塘出水口2.43 0.88 0.303 41.69 2.50 74.60
潜流湿地出口2.24 0.91 0.295 40.54 2.59 31.14
表面流湿地出水口1.26 0.44 0.181 25.47 1.92 15.23
去除率
氧化塘27.95 19.22 14.17 27.89 32.08 90.41
潜流湿地7.85 -3.53 2.58 2.74 -3.35 58.26
表面流湿地43.78 52.15 38.54 37.18 25.75 51.08
总去除率% 62.67 59.98 48.61 55.94 47.38 98.04
消减量(kg/d)
氧化塘5.15 0.64 0.26 103.15 10.32 4130.47
潜流湿地2.56 0.36 0.14 -13.51 -0.98 173.65
表面流湿地6.62 3.76 0.70 79.96 6.98 61.56
总消减率14.33 4.76 1.10 169.60 16.23 4365.67
表面负荷(g/m2·d)
氧化塘0.84 0.10 0.04 16.79 1.68 672.39
潜流湿地1.54 0.20 0.08 -8.14 -0.59 104.61
表面流湿地0.56 0.29 0.06 6.71 0.58 5.17
整块湿地0.72 0.22 0.06 8.54 0.82 219.74
抚仙湖马料河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较好,TN、NH3-N、TP 的平均去除率
约为63%、60% 和49%,平均削减量分别约为14kg/d、5kg/d 和1kg/d,其中表
面流湿地削减效果最佳,氧化塘次之, 潜流湿地最小。CODcr 和BOD5 的平均去
除率约为56%和47%,平均削减量分别约为170kg /d 和16kg /d,其中氧化塘的
CODcr 和BOD5 削减效果最佳,表面流湿地次之,潜流湿地最小。SS 的平均去除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5
率约为98%,平均削减量约为4366kg /d。其中氧化塘SS 效果最佳,潜流湿地
次之,表面流湿地最小。
(4)小结
现有人工湿地类比分析见表6.2-6。
表6.2-6 现有人工湿地处理水质分析表
湿地工艺资料来源
去除率%
TN TP COD
星云湖人工
湿地
生物塘-碎石床-生物强化池-碎石
床-砂滤床
长期监测65 67 31
东大河氧化塘-表流-砾石床-湖滨带
长期监测45 60 46
2014 年监测25 13 89
马料河氧化-潜流-表流长期监测63 49 56
建设项目
生物塘→ 一级表面流湿地系统→
微曝气接触氧化系统→ 二级表面
流湿地系统→ 沉水植物塘系统
设计参数50 20 20
上述类比的3 个人工湿地,位于抚仙湖和星云湖流域,气候、植物和土壤条
件均相似,湿地净化工艺有一定的差别,但净化水质的原理都是利用植物的氧化
作用净化水质,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比较结果如下:
(1)星云湖人工湿地试验工程运行1 年后,其净化能力比初期会有所提高。
类比建设项目建成后,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初期由于植物还未
发育完全,净化能力较差,运行1 年后,随着植物的生长,湿地功能逐渐完善,
水质净化效果较好。
(2)从多个湿地监测资料分析,TN 的净化效率在26%~65%,TP 为13%~
99.8%,COD 为13%~89%。可研设计生态湿地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TN50%、TP20%、
CODcr20%)与现有湿地去除率比较,环评认为可研设计的污染物去除率相对是稳
定和可行的。但九溪河受面源污染影响大,具有发生时间随机性、发生方式间歇
性、排放途径及排放量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建设项目人工湿地接受的进水水质
不稳定,不同时间段,其水质均会有变化。针对此不确定性,本次环评认为依赖
湿地的净化功能,减少的污染量,是一个波动的,容易受到影响的因素。
(3)生态湿地建成后,湿地的净化效果分时段、分条件存在几种情况。首
先,刚开始1 年内,湿地植物处于成长期间,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区系,对上游
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不明显。第2 年随着湿地内植物的生长,湿地净化水质效果
逐渐明显,在生长环境适宜、管理到位条件下,可达到TN50%、TP20%、COD20%
去除率。但是在冬季,或者是恶劣气象条件下,仍然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净化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6
效果。
总体来说,在正常管理确保不发生二次污染的情况下,湿地工程不会对九溪
河水质造成负面影响,随着湿地稳定的运行,主河道下游旁路人工湿可以拦截净
化旱季所有河水,雨季重污染的初期雨水,九溪河水质也会逐步有所改善。
6.2.5 非正常情况下对九溪河水质影响分析
(1)湿地初期
湿地建成初期,湿地内的植物还未长成,降解污染物生物能力较弱,但随着
湿地内植物的生长,湿地净化水质功能不断的增强,最终对九溪河的水质产生有
利影响,改善上游河流水质超标造成九溪河水质不断下降的情况。
(2)冬季
湿地植物多为草本植物,有一定的生长期,春夏秋三季生长旺盛,促进污水
净化效果,但冬季衰退或枯萎,净化效果出现下降趋势。此时湿地对水质的净化
作用较小,但通过一年两次的收割,可适当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得由于植物生
长周期引起湿地净化效果下降的时间变短。总之,冬季,随着湿地内植物衰退或
枯萎使得湿地净化效果下降,但也不会对九溪河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3)湿地淤泥清淤期间
根据设计资料,为了清除湿地中沉积的污染物质,提高湿地净化效果,湿地
运行期每隔5 年疏浚一次淤泥。清淤期间,会造成水中SS 突然增加,对九溪河
水环境产生影响,但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清淤结束而消失。
(4)湿地管理不善
运营期湿地管理不善带来的二次污染以及湿地及绿化景观树施用化肥、农药
等可能对九溪河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加强管理可降低或消除不利影响。
6.2.6 地表水影响分析小结
(1)施工期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生产废水、施工期雨水地表径流,以及河道清淤过程、桥
梁工程桥墩施工过程将对九溪河水环境产生影响。
对于施工期生产废水,在施工场内修建废水沉淀贮水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
理后回用于工具清洗、养护和施工现场洒水抑尘,不外排。在确保施工废水全部
收集、回用的前提下,对九溪河水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雨水冲刷地表产生的地表径流直接进入九溪河,如果不严格按照施工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7
规范,施工材料及车辆跑冒滴漏的废油会随着雨水进入九溪河对水环境造成影
响。因此,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堆场应尽量远离河边,并进行覆盖。施工开挖
后及时进行防护,施工场地及时清理。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好车辆状况,加强道路
监控,减少车辆漏油的现象,尽量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
河道清淤过程、桥梁工程桥墩施工过程均需采取施工导流,并尽量安排在枯
季实施,在采取加强施工管理、材料管理等措施后,施工过程对九溪河水环境的
影响不大。
(2)运行期影响
运行期产生的废水为集镇湿地运营过程中配套公厕产生的冲厕废水,经化粪
池预处理后通过污水管道排至九溪镇污水处理厂,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
小。
通过河道清淤后,项目区内河道淤泥中污染源全部被消减,通过面源治理工
程九溪河污染物可消减20%~50%。对九溪河的水质属于有利影响。
通过入河支流拦污沉沙治理工程、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九溪河下游旁
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不改变入河水量,能有效改善九溪河水质;驳岸及河床设
计、挡水坎、桥梁、截污控制等工程措施实施后,能有效改善九溪河水质,提高
河道防洪能力。
湿地非正常情况对上游来水不能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甚至湿地清淤期间,
会造成水中SS 突然增加,对九溪河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影响是暂时的。
总之,应加强沉沙治理工程、湿地运行管理,河道主体工程和面源治理工程
的实施最终对九溪河的水质产生有利影响。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8
7、环境空气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7.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地面开挖、施工建设、运输等活动产生的扬尘,
以及运输工具产生的废气等。
(1)施工扬尘
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基础地基开挖造成地表裸露、土石方的开挖、搬运、
回填,建筑材料的运输、堆放等施工作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扬尘,污染因子为
TSP、PM10,扬尘呈无组织排放,使空气中粉尘颗粒物浓度升高,影响所在地区
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
扬尘的产生量与施工方法、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有关。施工机械化程度高,
粉尘的产生量少;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控制尘土飞扬;雨季时施工扬尘对附近影响
较小;风速大小对扬尘也有显著影响,干季湿度低,有风易扬尘。因此,施工期
应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尤其是干燥风大的天气,需加大洒水次数,将扬尘的污染
降到最低限度。
本项目施工内容为河底清淤、驳岸、道路、桥梁、生态湿地、入河支流拦污
沉沙治理等项目的建设。涉及的敏感目标位于河道两侧,在施工点的侧风向,但
由于中营村、大村、九溪镇区以及九溪卫生院、九溪敬老院、九溪中学均紧邻施
工点,因此受施工场地扬尘影响较大。
本次环评要求,施工场地需在施工时进行围挡。施工场地勤洒水,及时清洁
地面,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进行覆盖。在采取适当防范措施,本项目
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运输车辆扬尘
项目施工运输主要依靠已有乡村道路,项目施工运输过程中将有扬尘产生。
项目施工期间主要进行土石方转移、绿化植物运进、施工材料运输等运输过程。
由于项目施工点较为分散,每个施工点的物料运输路线均根据其所在位置单
独设置,且单个施工点的施工量不大,因此每条运输路线所承担的施工运输量较
少。项目施工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时需对车辆轮胎进行清洗,同时运输车辆装载不
宜过满,必要时对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以减轻运输道路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09
响。此外,由于项目单个施工点的工程量不大,施工时间较短,施工点运输道路
的扬尘影响将随着施工点工程的结束而消失;且根据现场踏勘情况,项目整治区
域内主要道路均为水泥硬化道路,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产生的扬尘量不大。综上所
述,项目施工运输过程道路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总之,施工期扬尘的产生量与施工方法、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有关。施工
机械化程度高,扬尘的产生量少;土壤湿度大也不利于尘土飞扬;雨季与旱季施
工产尘量也大不一样;风速大小对扬尘量也有显著影响,因此,施工期扬尘的影
响不确定因子较多,但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其污染完全可以降到最低限度。施工
期扬尘和粉尘的污染是暂时的,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3)机械运输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作业期间产生的尾气,也是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
之一。其排放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这些酸性气
体的排放将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增加酸雨发生的概率,并影响周围植物的生
长。其余工段使用的机械如电钻、电焊机等一般以电为能源,不会产生机械尾气。
施工机械废气属低架点源无组织排放性质,具有间断性产生、产生量较小、
产生点相对分散、易被稀释扩散等特点,加之项目区施工范围相对较大,施工场
地周围较空旷、地面风速也较大,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故一般情况下,施工
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污染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的空气环
境质量影响不大。
7.2 运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正常运营时不使用其他机械。项目施工结束后,不成立专门的管理机
构,由九溪河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局进行日常管理,不新增管理人员。
所以,项目营运期无废气污染物产生,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0
8、噪声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8.1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8.1.1 施工噪声影响
(1)施工过程噪声源
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施工机械会产生噪声,对施工场地附近村庄产生影响,施
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卡车、自卸车。
经类比调查,其噪声源的源强为65~95dB(A),主要设备的运行噪声如表8.1-1 所
示。
表8.1-1 单台设备噪声强度
序号设备名称
距源10m 处A 声
级dB(A)
序号设备名称
距源10m 处A 声级
dB(A)
1 打桩机105 7 夯土机83
2 挖掘机82 8 起重机82
3 推土机80 9 卡车85
4 搅拌机84 10 电锯84
5 振捣棒75 11 振荡器80
6 钻孔机80 12 风动机具77
(2)噪声预测模式
本项目取用噪声源强较大的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到传播距离,空气
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衰减。采用A 声级进行预测,
其预测模式如下:
LA(r)=LAref(ro)-(Adiv+Abar+Aatm+Aexc) (1)
式中:LA(r)——距声源r 处的A 声级,dB;
LAref(ro)——参考位置ro 处的A 声级,dB;
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 声级衰减量dB , Adiv=20lg(r/ ro);
Abar——遮挡物引起的A 声级衰减量dB;
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A 声级衰减量dB, Aatm=α(r/ro)/100,查表
取α为1.042;
Aexc——附加A 声级衰减量dB,Aexc=5lg(r/ro)。
各受声点的声源叠加按下列公式计算: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1
LA=
10log[ 10 ]
1
1 . 0 
n
Li
(2)
式中:Li--- 第i 个声源在预测点的声级,dB(A);
LA---某预测点噪声总叠加值;
n ---声源个数。
(3)噪声预测结果
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估算出主要施工机械噪声随距离的衰减结果见表
8.1-2。
表8.1-2 各施工点主要设备噪声随距离的衰减
噪声源
与噪声源不同距离的噪声值[dB(A)]
5m 20m 40m 80m 100m 150m 300m 400m 800m
挖掘机85 73 67 61 59 55 49 47 41
推土机84 72 66 60 58 54 48 46 40
搅拌机78 66 60 54 52 48 42 40 34
振捣棒87 75 69 63 61 57 51 49 43
焊接机85 73 67 61 59 55 49 47 41
压实机械85 73 67 61 59 55 49 47 41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噪声叠加的情况下,采用噪声强度较大的施工机
械昼间施工时,距离施工场地100m 范围以内的施工噪声超过了《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夜间标准的要求,距离施工场地
20m 范围以内的施工噪声超过了昼间标准。
因此对于紧邻项目边界的中营村、大村、九溪镇区以及九溪卫生院、九溪敬
老院、九溪中学等,噪声影响较大。环评要求,在上述声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时,
在高噪声源周边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同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人们的正常
休息时间,一般情况下夜间(22:00-6:00)不得施工,保证周围居民睡眠不受影
响。对于确需连续作业或工期紧张的项目,夜间做好周围居民的解释和安抚工作。
(4)噪声影响评价
项目所在区属农村居住区,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的2 类区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 dB(A);交通干线横穿区域执行4a
类区标准,即昼间75 dB(A),夜间55 dB(A)。
由该项目的组成情况、施工方式及施工机械噪声源强情况看,河道清淤、驳
岸修筑、河岸两侧道路建设等是线性施工,机械施工的时段很短,其噪声影响范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2
围不大,因此其施工噪声对周围村民的影响较小。
桥梁工程、景观工程(仿古建筑、亭子、廊架)、附属配套设施(厕所等)
建设施工中的主要噪声源为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卡车等,项目施工特点主
要是局地施工,虽然各施工点范围相对较小,施工时间短,但由于施工点距村庄
较近,因此施工噪声对周围村民有一点影响。
综上所述,在使用机械进行施工,需加强施工噪声的防治,为减小施工噪声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环评建议施工方采取以下措施:
① 项目采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
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
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②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时时间,利用建筑物、绿化带等减小噪声的
影响。
③块材等建筑材料尽量采用定尺定料,减少现场切割。教育施工人员在施工
作业时不得敲打钢管、钢模板,尽量减少噪音。
④施工作业时间,应尽量避开人们的正常休息时间,一般情况下夜间(22:
00-6:00)不得施工,保证周围居民睡眠不受影响。对于确需连续作业或工期紧
张的项目,夜间做好周围居民的解释和安抚工作。
8.1.2 运输车辆噪声影响
该项目在施工期间运输车主要载重自卸货车、混凝土搅拌车,这些设备的运
行噪声为80dB(A),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鸣笛则可能对路两侧的住宅造成瞬间影
响。
本项目施工期,虽然会导致可能使用的运输线路的车流量增加,但从本项目
的工程量来看,增加幅度不大,能够控制在设计车流量范围内,对沿线噪声敏感
目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运输车辆在通过九溪镇区、村庄时,应尽量避开居住区比较密集的区域以及
对噪声要求较高的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尽量减少鸣笛,以降低运输车辆噪声
对其影响;同时,运输时段的安排应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时段。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减缓项目交通运输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8.2 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无噪声污染源,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3
9、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9.1 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内部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不在项目内食宿,项目无施工人员生
活垃圾。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河道清淤的淤泥。
本项目河道清淤平均深度为0.6m,淤泥量为21850m3。对于滩地清出较干
燥的泥砂或含有沙石的,可就近用于河堤的加固回填,由于九溪河流域内无重金
属或重污染企业分布,因此剩余淤泥可就近回用于河边农田。
9.2 运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正常运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湿地植物收割废物、
湿地淤泥、沉沙治理工程打捞的固废等
(1)生活垃圾
主要为集镇湿地游客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及化粪池污泥。主体设计已考虑景
观工程配套建设垃圾桶及垃圾收集点,方便收集。这些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当地
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不外排;化粪池产生的污泥定期请周边村民清掏后用于肥田。
环评要求垃圾收集点必须远离河道两侧,避免渗滤液流入河道,对九溪河造
成污染。
(2)湿地植物收割废物
项目区湿地运行期间,湿地植物具有一定的生长期,需定期对湿地植物进行
收割。参考同类型人工湿地管理情况,项目收割植物量约为5t/次。湿地植物收
割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3)湿地底泥
生态湿地每隔3 年进行一次底泥疏浚,底泥产生数量,类比窑泥沟湿地底泥
疏浚现场,核算约为湿基1400m3/a,含水率约在90%,干基约合140m3/a。疏出
的底泥回用于周边农田,不外排。
(4)沉沙治理工程打捞的固废
沉沙治理工程打捞的固废主要为淤积物和垃圾杂物,每年淤积物打捞量为
14492.3t、垃圾污染物打捞干量为638.4t,垃圾污染物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
处理,淤积物可回用于周边农田。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4
10、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为河道治理工程,并配套生态湿地、少量景观设施建设,因此项目不
使用、不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建设内容不涉及重大危险源,因此,本
项目环评考虑生态风险。
风险分析是对未来有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带来的不利影响或损失的评估,
生态风险是针对不确定的有害或不利生态破坏事件的分析评价。本项目生态风险
主要为项目建设将使河道及两岸生态系统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系统中的某个构
成部分正常功能及生态价值将被减弱或破坏的程度。
项目配套湿地选取以落羽杉、池杉、垂柳、红鞘水竹芋、睡莲、水葱、花叶
芦竹、梭鱼草、菖蒲、千屈菜、鸢尾、风车草、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营造湿地群
落。同时,河道两侧以垂柳为基调树种,搭配种植天竺桂、紫叶李、红千层、滇
润楠、红枫、蓝花楹、石楠、云南樱花、杜英,大村景观节点以香樟为主,搭配
四季桂、清香木等。
本项目所筛选的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的主要建群种以乡土植物品种为主,生
物安全可以控制,不会发生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5
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1.1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工程施工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施工期间,施工队伍的进驻也将促进当地餐饮业、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第三
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施工活动也将为当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
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物资。九溪河河道治理工程总工期11 个月,
高峰期施工人数为80 人/d,平均施工人数50 人/d,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为当地
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将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工程
的建设,建筑材料的需求,施工人员大量进驻,商品的需求等促进乡镇企业及饮
食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搞活当地经济、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工程平
均施工人数50 人/d,每人每月工资按0.15 万元计,施工期限11 个月,工程建设
后能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105 万元。本工程需要大量的水泥、砂、块石等,形成
强大的购买力,可以刺激相关行业经济增长。
(2)河道治理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九溪河河道治理工程完工后可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保护两岸农田和人口。工
程由原来的5 年一遇提高到10 年一遇洪水标准,能有效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
失,为沿岸居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九溪河作为农田灌溉的
主要河道,其治理堤防洪水标准的提高,使农业生产区能避免经常性的洪水侵袭,
农业生产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本项目对河道清淤后,清除了河道内污染物,对河道水质、生态环境作用改
善明显,对促进九溪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优化九溪镇投资环境,
树立地方政府形象,有利于促进招商引资,促进周边商贸发展,同时可带动旅游
业,增加社会就业,促进九溪镇乃至玉溪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故本河段治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
切的。
11.2 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影响
(1)施工期
河道整治过程产生的淤泥运至九溪镇废物资源化中心,平均运距6km,从施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6
工区前往弃渣场的道路大都为交通干道,根据工程分析,施工期运输车流量较少,
所以不会影响当地正常的交通流量,给周围公路交通运输增加压力。因此,工程
施工运输车辆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
(2)运营期
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后,沿治理河道两侧修建观光路,观光路的建设可以方便
河道两岸人们的出行,改善乡镇环境与面貌,为人们闲暇时提供一个休闲、漫步
的场所,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交通条件,有利于当地与外界沟通和交
流。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7
12、公众参与
12.1 公众参与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
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
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是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更加民主、公众
化,让受本项目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广大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自己对本
项目工程建设所持的态度和意见,从自身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发表自己就某项
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看法和意见,以达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和公
正。
让公众了解建设项目,发表对建设项目的看法和意见,不仅可获得公众对建
设项目的理解和支持,也使公众在参与的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监督环境保护工
作,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通过吸收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更
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环境,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也有利于了解各
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化解因环境影响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
12.2 公众参与的调查对象
公众参与调查的对象分两部分: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部分、个人部分。
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部分:主要调查项目周围有关团体对本项目的态度,有
何要求,以及对本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有何具体意见和建议等。
个人部分:主要调查项目周围分布的居民,着重调查了解项目的建设对当地
居民的影响及程度,听取他们对本项目的建设有何要求和建议。
12.3 公众参与调查的方式
(1)调查问卷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问卷主要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社会团体和公
众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工作的成果主要反映在公众参与调查表上,访谈时直
接将调查表发给每个调查对象,同时解释调查目的、内容和环保要求等。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8
(2)敏感点信息公示
为使项目周围分布的居民对项目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我们在项目周围
相关敏感点进行了信息公示,主要内容有本建设项目的概况、项目可能对环境造
成的影响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联系方式以及征询公
众意见期限。现场公示情况见图12.3-1~图12.3-4。
图12.3-1 九溪镇政府现场公示图12.3-2 大营村现场公示
图12.3-3 六十亩村现场公示图12.3-4 河口村现场公示
(3)网上公示
根据环境保护部2006 年2 月14 日发布的环发【2006】28 号《环境影响评
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本次环评分两次对项目的环评信息进行网上
公告。第一阶段主要公示建设项目的名称和概要、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的名称和
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
事项、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第一次于2014 年9 月17 日在江川县九溪镇
政府网
(http://www.stats.yn.gov.cn/Z_M_014/Info_Detail.aspx?DocumentKeyID=F38B10F
01E3B46A099203D33D86B8AF3)进行公示,公示截图见图12.3-5,第二次于2015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19
年1 月28 日在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网站
(http://www.yies.org.cn/ShowContent.aspx?id=262&tempLink=ggcy)进行公示,
公示截图见图12.3-6。
图12.3-5 第一次网上公示截图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0
图12.3-6 第二次网上公示截图
12.4 公众参与调查内容
(1)第一次网上公示
第一次网上公示主要内容有:建设项目的名称和概要、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
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征求公众意
见的主要事项、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
(2)现场公示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3)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4)联系方式;
5)征询公众意见期限;
(3)第二次网上公示
公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包括建设项目概况、项目所在地环境
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主要环境影响以及拟采取的减免环境不利影响的措
施、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
(4)第三次网上全本公示
2016 年3 月22 日在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网站进行了项目环评报告全本公
示。
(5)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首先是向被调查人员和团体介绍项目的背景、建设地点、建设内容
与规模、主要污染排放等情况后,然后询问被调查人员对本项目环境问题的有关
意见。调查样卷见附件。
12.5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2.5.1 社会团体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2.5.1.1 社会团体调查表发放情况
社会团体调查表共发放9 份,回收9 份,回收率100%。参与调查的社会团
体见表12.5-1。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1
表12.5-1 社会团体调查对象
序号单位名称
1 江川县九溪镇人民政府
2 江川县九溪镇马家庄村民委员会
3 江川县九溪镇民政办公室(九溪镇敬老院)
4 江川县九溪镇大营社区居民委员会
5 江川县九溪镇中营村民委员会
6 江川县九溪镇大村村民委员会
7 江川县九溪镇中学
8 江川净源污水垃圾处理有限公司
9 江川县九溪镇六十亩村民委员会
12.5.1.2 社会团体调查统计结果
表12.5-2 团体部分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内容团体数所占比例(%)
1.贵单位认为本工程的建设是否有必
要?
有9 100
没有0 0
不清楚0 0
2、贵单位认为修建该工程是否有利于
当地的防洪?
有利9 100
不利0 0
不知道0 0
3、贵单位认为当地环境污染主要表现
在哪方面?
废气2 22.2
噪声2 22.2
污水7 77.8
固体废物8 88.9
4、贵单位认为本工程的建设对社会、
环境、经济影响是?
利大于弊9 100
利小于弊0 0
5、贵单位是否同意和支持工程建设?
同意9 100
反对0 0
本工程的建设对环境,贵单位有何建议或意见?
(1)尽快实施生态绿廊建设,共建生态城镇;
(2)加强整治,加大执法;
(3)对分类处理固废和污水提出相应的方案。
12.5.2 个人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2.5.2.1 调查结果统计
参加问卷调查活动的人员主要为项目建设涉及的中营、河口、六十亩、大村、
东村及大营等居民。共发放问卷59 份,回收调查表59 份,回收率为100%。
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2.5-3~表12.5-5。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2
表12.5-3 沿河各村子公参统计结果
村名发放份数所占比例(%) 村名发放份数所占比例(%)
中营10 16.9 大营10 16.9
河口10 16.9 东村9 15.3
六十亩10 16.9 九溪中学1 1.7
大村9 15.3
表12.5-4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项目样本数/个占总样本的比/%
答卷人
基本统
计信息
性别
男39 66.1
女20 33.9
年龄
≤25 4 6.8
26~45 17 28.8
≥46 38 64.4
民族
汉59 100.0
回0 0.0
文化程度
文盲0 0.0
小学22 37.3
初中21 35.6
高中5 8.5
中专6 10.2
大专0 0.0
本科1 1.7
没填4 6.8
职业
国家公务员0 0.0
企事业单位职工2 3.4
农民41 69.5
自由职业3 5.1
其他1 1.7
没填12 20.3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3
表12.5-5 个人部分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内容人数所占比例(%)
1.在此之前,您是否已经知道九溪河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知道30 50.8
不知道29 49.2
2、您对本项目的了解程度?
相当了解3 5.1
知道但不甚了解38 64.4
不了解18 30.5
3、您是否同意该项目的建设?
同意57 96.6
不同意0 0.0
无所谓2 3.4
4、您认为该工程的建设是否有必要?
有56 94.9
没有1 1.7
无所谓2 3.4
5、您认为当地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
方面?
废气8 13.6
噪声5 8.5
污水47 79.7
固体废弃物36 61.0
6、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您能接受
吗?
能57 96.6
不能0 0.0
无所谓2 3.4
7、您认为修建该工程是否有利于当地
的防洪?
有利55 93.2
不利0 0.0
不知道4 6.8
8、您认为本工程的建设对社会、环境、
经济影响是?
利大于弊58 98.3
利小于弊1 1.7
9、您认为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如
何?
有利56 94.9
不利0 0.0
不知道3 5.1
10、您认为该项目的建设会对您的生
活产生的影响如何?
有利44 74.6
不利0 0.0
不影响15 25.4
不清楚0 0.0
从环保角度出发,你对本项目有何建议和要求?
(1)尽快开工,解决九溪镇环境压力;
(2)从源头治理整条河段;
(3)修建配套灌溉设施、垃圾池,便于处理农业垃圾;
(4)河埂加宽、硬化;
(5)尽量保留原有景观树。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4
12.5.2.2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根据沿河分布的村落发放不同份数的调查问卷,主要的
有中营、河口、六十亩、大村、东村及大营等村落;受调查者男性占66.1%,比
女性多32.2 个百分点;年龄以46 岁以上占多,占全部调查人数的64.4%;受调
查者全部是汉族;受调查人员文化水平小学占37.3%,初中35.6%,高中8.5%,
中专、大专和本科约占总人数的11.9%;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 调查总人数的
69.5%,其他的有企事业单位职工、自由职业等,所占比例都在10%以下。无论
从性别、年龄、民族、文化水平、职业还是从沿河村落分布来看,受调查群众分
布均匀,具有代表性。
根据表12.5-5 可以看出:
1、50.8%的受调查者知道本项目的建设;
2、64.4%的受调查者知道但不甚了解该项目,30.5%的受调查者不了解该项
目;
3、96.6%的受调查者同意该项目的建设,3.4%的受调查者觉得无所谓;
4、94.9%的受调查者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有必要;
5、在被问及当地目前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时,认为存在大气、噪
声、水体和固体废物污染的受调查者分别为:13.6%、8.5%、79.7%和61.0%;
6、96.6%的受调查者能接受施工期的环境影响,3.4%的受调查者觉得无所
谓;
7、93.2%的受调查者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当地的防洪,6.8%的受调查
者表示不知道;
8、94.9%的受调查者认为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5.1%的受调
查者表示不知道;
9、98.3%的受调查者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社会、环境、经济影响是利大于
弊,1.7%的受调查者认为利小于弊;
10、74.6%的受调查者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生活是有利的,25.4%的受调查
者认为没有影响。
12.6 公告、公示信息反馈收集
在信息公告和信息公示阶段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和建议。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5
12.7 结论与意见
本项目沿线居民大都积极拥护本项目的建设,并要求尽快开工建设;大部分
被调查人员认为项目建设有利于本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大部分调查者认
为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当地的防洪是很有利的;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的环境污
染主要是污水和固体废物,提出沿河道修建垃圾池,便于处理农业垃圾,并从源
头治理整条河段。
本项目沿线受影响的社会团体均同意本项目的建设,均认为项目建设对于当
地防洪是有利的,社会团体提出的有关环保的意见我们均已采纳实施。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6
13、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
13.1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
13.1.1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教育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
野生动物;禁止向水体倾倒土、石、垃圾和废渣等固体废弃物;避免生活污水的
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境;
(2)严格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禁止超计划占地,对占地红线范围外的土
地、植被应严格保护;
(3)合理规划,做好土石方的纵向调运,减少临时占地,尤其是对耕地的
占用,将施工场地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4)对施工区及永久占地区有肥力的表层土壤进行剥离,集中堆放并采取
临时防护措施,以便后期绿化和土地复垦;
(5)在施工过程中挖填土方会产生水土流失,应通过建立挡土墙,挖排水
沟或截水沟等措施,防止雨水冲蚀泥土,防止泥土外溢,同时建设施工尽量安排
在非雨天进行,以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6)施工结束后,必须清理场地,及时清除施工废料,恢复周围环境,不
得造成污染和破坏。
13.1.2 营运期生态保护措施
(1)制定长期的、动态的生态监测方案,将监测数据作为河流、湿地管理
的重要依据,并以此对河流、湿地管理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并加强河道水生生
态系统重建、恢复研究,为水生生态系统生长并发挥功能创造条件;
(2)加强对河道两侧绿化植物、湿地植物的管理与养护,提高成活率;禁
止向湿地投加化肥或化学药品;
(3)绿化建设和管理应加强绿地本身的自维持机制和抗干扰能力,同时栽
培和养护管理技术水平,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4)制定严格的湿地管理计划和制度,安排专人定期收割水生植物、清理
湿地淤泥。
13.2 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7
(1)施工期
① 项目施工生产废水经废水收集池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② 严格施工管理和环保宣传,禁止向九溪河排放废、污水,倾倒土石方或
垃圾等影响九溪河水质的施工行为;
③ 严禁施工人员随意从九溪河取水;
④ 河道清淤、桥梁施工安排在枯水期实施,做好施工导流,完成施工场地
的拦水、截水、沉淀池等挡拦和防护设施;
⑤ 材料堆场应进行覆盖,防止流入九溪河道;
⑥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好车辆状况,加强道路监控,减少车辆漏油的现象。
(2)运营期
①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集镇湿地厕所产生的污水,经配套建设化粪池预
处理后由污水管网引至九溪镇污水处理厂,不外排;
② 加强拦污沉沙治理工程、湿地工程的运行管理,及时进行淤积物清淤和
垃圾杂物打捞,确保拦污沉沙治理工程有效运行;
③ 定期进行九溪河水质常规监测,掌握九溪河水质状况,关注水质变化趋
势,以便于采取应对措施。
13.3 环境空气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运输车辆扬尘、机械运输尾气
及淤泥恶臭。
施工扬尘:施工场地需在施工时进行围挡。施工场地勤洒水,及时清洁地面,
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进行覆盖。
运输车辆扬尘:项目施工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时需对车辆轮胎进行清洗,同时
运输车辆装载不宜过满,必要时对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以减轻运输道路扬尘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机械运输废气: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作业期间产生的尾气,应加强管理,尽
量避免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怠速运行。
13.4 声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与周边居民和单位做好沟通与交流,以取得居民
的谅解,并及时向他们公布施工进度及施工中对噪声采取的措施,求得公众理解;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8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
(3)施工期间应设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噪声扰民的投诉,并对投诉情况进
行积极治理,把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减至最小;
(4)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如使用润滑
油等;
(5)降低机械振动是降低噪声重要的手段,通常是防止振动的机器与其它
结构刚性连接,如使用减振机座。降低振动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使用阻尼材料或阻
尼器,靠阻尼损耗,将一部分振动能辨转变为热能,使振幅减小从而达到减噪的
目的;
(6)高噪声设备应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固定机械设备可通过排气管消
声器和隔离发动机震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
(7)在居民区和学校附近施工时,在高噪声源周边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同
时对不同施工阶段,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施工
场界进行噪声控制,以减少这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3.5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
本项目无废弃土石方产生,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河道清淤的淤
泥。采用卡车运输,对于滩地清出较干燥的泥砂,可就近用于河堤的加固回填,
其余部分可就近回用于农田。
(2)运营期
① 湿地植物收割废物及湿地淤泥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② 沉沙治理工程打捞的固废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③ 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化粪池产生的污泥定期请周边村民
清掏后用于肥田;
综上,本项目正常运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湿地植物收割
废物、湿地底泥等100%处置。
13.6 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1)配备专门人员,加强运输路线路面维护与清扫保洁,及时把洒落的淤
泥清扫收集;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29
(2)运输车辆加蓬,减少淤泥运输抛洒。
13.7 环保措施汇总
表13-1 环保措施一览表
类别污染源设计要求环保措施环评要求环保措施
地表水环
施工期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沉淀池、施工机械的
含油污水收集措施
运营期生活污水——
1、建设化粪池进行预处理;
2、铺设污水管网,连接至九溪
镇污水处理厂
环境空气施工扬尘污染控制—— ——
声环境施工机械噪声
采用屏障围护,合
理安排施工时间,
夜间不得施工
——
固体废弃物运营期
生活垃圾垃圾桶、垃圾收集点
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垃
圾收集点应尽量远离河道
化粪池产生的
污泥
定期请周边村民清掏后用
于肥田
沉沙治理工程
打捞的固废
——
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湿地植物收割废
物及湿地淤泥
——
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0
1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4.1 项目环保投资
本项目属于区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总投资7991.53 万元,广义上讲,
这些投资都可以看作是环保投资;狭义来看,项目虽然属于环保项目,但其本身
依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污染,如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征地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这些污染的防治需要一定的投入,构成狭义上的环保投资。环保投资约46 万元
(不包括水保方案新增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0.6%。环保措施及投资见下表。
表14.1-1 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序号投资项目实施部位措施投资
1 水环境污染治理
1.1
施工期生产废水处
施工场地
施工机械
施工废水沉淀池、
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收集措施
10
1.2
运营期生活污水处
集镇湿地配套的
公厕
1、建设化粪池进行预处理;
2、铺设污水管网,连接至九溪镇污
水处理厂
13
2 环境空气污染治理
2.1 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施工作业面洒水降尘2
3 声环境污染治理
3.1 施工临时性声屏障声环境敏感点施工期设置临时性声屏障4
4 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
4.1 运营期垃圾桶
河道两侧及景观
节点处
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1
4.2
运营期沉沙治理工
程打捞的固废
矣文河、小冲
河、清水河拦污
沉沙治理工程
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8
4.3
运营期湿地植物收
割废物及湿地淤泥
湿地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8
合计46
14.2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4.2.1 正效益
项目的环境效益主要分述如下:
(1)减少河道内源污染,降低九溪河的污染负荷,改善九溪河的水体水质。
九溪河作为东风水库的主要汇入河流,虽经过多年的治理,水质还是没有得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1
到明显改善,其原因主要是九溪河流域主要污染源现状包括工业、服务业点源污
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固废污染和水土流失等。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的功能定位为防洪排涝、农业灌溉、生态景观,期
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河道防洪标准,改善河道水质,为九溪河水体达标排入
东风水库提供生态屏障,将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从源头上截走,从而确保流入东
风水库的水质安全有保障。
14.2.2 负效益
项目工程涉及区域分布有部分居民住宅,是环境敏感点。建设过程中排放的
粉尘、噪声及恶臭等污染物将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项目施工期污染防治来看,只要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设计及环评提出的措
施,粉尘及机械噪声能得到有效治理,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
场地洒水降尘,减缓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妥善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程
度是可以接受的。
从施工时间上看,由于整个项目的施工区域较短,以上环境影响均为暂时性
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项目的负面影响持续时间不长。
拟建项目带来不利的影响是难免的,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可以减缓不利影响,而项目带来的环境有利影响是长期和巨大的,项目有利影响
远大于不利影响。
14.3 小结
虽然本项目在施工期过程中将产生扬尘、施工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由
于工程量不大,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也不大,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对策和
措施,可以减缓不利影响,且在施工结束后该影响也将不存在。项目施工期负面
影响与整个项目的正面环境效益相比影响较小,项目的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2
15、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本项目处于东风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对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保护
要求较高,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都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开展项目
的环境管理及监测的目的是要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的精神,对项目从
设计、施工到运行阶段的环保问题进行科学管理,对工程设计及实施进行监督管
理,同时进行系统的环境监测,及时准确全面的了解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及环境
污染状况,掌握污染动态,发现潜在的不利影响,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
以减轻和消除不利环境影响,以便使环保措施发挥最佳效果,使环境不利影响减
免到最低限度,使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有机的统一。
15.1 环境管理计划
15.1.1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由于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内容具有较大的差异,且两者的工作时限有
着临时性和长期性的区别,因此应分别设立单独的组织机构,且实行分阶段负责
的方式,施工期结束后相应的管理机构即行撤销,运营期管理机构开始运作。现
分别提出各自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体系。
15.1.1.1 施工期
(1)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应由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设置专人负责,建立环
境管理委员会,并根据九溪河道治理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建设施工期间,工程建
设指挥部设专人负责各工程的环境保护事宜。
(2)设置2~3 个环境管理人员负责施工期的环境管理。
(3)施工期环境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①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②组织制定各工程部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标准,并督促检查其执行;
③审定、落实并督促实施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方案,监督恢复治理资金和物
资的使用;
④监督检查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污染设施与各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投入使用的执行情况;
⑤协调处理当地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不同意见,调查处理各工程在施
工中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3
⑥组织开展各工程针对自身项目施工特点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4)根据各工程不同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期环
境管理体系,负责制定或审核各区段施工作业的环境保护监理、监督计划,根据
施工中各工程的作业特点和各施工区段的敏感目标,分别提出不同的环境保护要
求,制定发生环境事故的应急计划和措施,并监督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
况,负责环保工程的检查和预验收,负责协调与环保、水利、土地等部门的关系,
以及负责有关环保文件。技术资料和施工现场环境监测资料的收集建档。
15.1.1.2 运行期
运行期的环境管理是长期、复杂的工作。根据本项目工程的规模,在工程管
理机构下设环境管理部门,设置1~2 个环境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
(1)落实工程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2)与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周边居民有关环境问题的协调;
(3)委托县、市环境监测站对项目环境质量进行常规监测;
(4)项目环境管理档案的记录、归档整理;
(5)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部门环保方针、政策、法规条例。
15.1.2 环境管理措施
(1)对施工队伍实行环保职责管理,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应包括有关环境
保护的条款,对施工机械、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提出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对施工
过程中扬尘、噪声排放强度等的限制和措施。要求施工单位按环保要求施工,并
对施工过程环保措施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
(2)应有专职人员对各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及监督,确保各设施正常运转,
发挥功效;
(3)加强对水工建筑的管理,防止营运过程中河道水文受到大的影响;
(4)定期对营运期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与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5)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河道沿线的垃圾收集措施,禁止以河道为垃圾场,
乱倒垃圾和弃渣;
(6)政府有关部门应禁止河道周边企业及居民向九溪河排放污水,合理布
置九溪镇村庄及企业排水;
(7)建议政府及时出台“河道综合整治管理办法”,对沿岸的水体保护做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4
明确政府条文规定。
15.3 环境监理计划
15.3.1 环境监理目的
环境监理是指环境监理机构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环境监理合同,对项目施工建设实行的环境保护监
督管理。环境监理是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环境监理
的主要目的是:落实环境保护设计中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将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
受程度。
15.3.2 环境监理的范围、内容
环境监理的范围为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包括河道综合
治理主体工程及其沿线、施工便道、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场等。
环境监理内容包括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包括水体保持)、水环境、环境空
气、绿化、污染防治等方面。
工程建设环境监理的任务包括:①环保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单位应依照合同
条款及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及巡查结果,监
督、审查和评估施工单位各项环保措施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纠正违反合同环保
条款及国家环保要求的施工行为;②信息管理,及时掌握工程影响区各类环境信
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反馈、处理和储存管理,便于监理决策和协调各施工单
位环境保护工程;③组织协调,协调业主与当地环保部门、承包商、设计方的关
系。
15.4 环境监测计划
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详见表15.4-1。
表15.4-1 本项目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
监测项
监测内容
监测时间
及频率
监测地点监测因子
地表水水质1 次/季
九溪河(中营新桥附近、一号拦
污闸附近)设置2 个点九溪河下
游旁路人工湿地的进出水口、氧
化塘、表流湿地设置监测点位
水温、DO、高锰酸
盐指数、CODcr、
BOD5、氨氮、石油
类、总磷、总氮、铅
15.5 项目环保竣工验收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5
表15.5-1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
项目污染源验收对象验收标准
废水生活废水化粪池及其污水管网零排放
固废
生活垃圾垃圾桶100%处置
湿地植物湿地湿地植物无腐败堆积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6
16、结论
16.1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结论
本项目为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治理范围包括:河道治理及沿河面源污
染治理。河道主体工程:治理河段为:中营~一号拦污闸,长度3.81km;沿河面
源污染治理部分:主要包含矣文河口拦污沉沙治理、清水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小
冲河口拦污沉沙治理、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
5 项工程。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的功能定位为防洪排涝、农业灌溉、生态景观,期
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河道防洪标准,改善河道水质,为九溪河水体达标排入
东风水库提供生态屏障,将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从源头上截走,从而确保流入东
风水库的水质安全有保障。
由于本项目为河道治理工程,属于非污染生态工程,项目选址和建设内容符
合当地主要规划,满足《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要求。
16.2 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
本次环评报告引用2014 年7 月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进
行的《玉溪(红塔区)至江川高速公路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中环境空气现状监
测结果(监测点位:六十亩村,位于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共监测七天,总悬浮
颗粒物及PM10 监测的是24 小时平均值,二氧化氮监测24 小时平均值及小时值。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二级标准,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地表水环境质量
本次环评委托玉溪华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九溪河道现状监测,监测结果
表明,NH3-N、COD、BOD5、LAS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T-P 均不同程度的超过
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从本项目起点(中营村)
COD、BOD5 就已经超标,并且顺着河流的流向超标越来越严重,从起点的超标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7
1.65 倍、1.5 倍到汇入东风水库的超标6.15 倍、5.75 倍;NH3-N、T-P 从大村步
行桥开始超标,并且顺着河流的流向超标越来越严重,从大村的超标1.163 和1.29
倍到汇入东风水库的超标7.372 和4.48 倍;LAS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九溪上游
均未超标,在东风水库汇入口超标4.2 倍。
(3)声环境质量
本次环评委托玉溪华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周围敏感点声环境质量
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周围声环境质量良好,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的2 类标准要求。
(4)生态环境现状
本项目工程沿线将占用4.69hm2 的基本农田,占评价区基本农田面积的
8.76%;项目评价区乔木和灌木分布均较少,草本植物占优势,水生植被较简单,
主要为沉水植物组成的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和漂浮植物群落较少;项目评价区分
布的动物均为常见种类,无局限分布于项目范围区的特有属、种,无国家级和云
南省重点保护种类分布,也无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分布;评价区是受人为影响较大
的景观复合系统,现状景观构成中,林地不是主要的景观背景,以农业生态系统
和居民点共同构成景观基底,并由水域、森林生态系统、道路等按规律组合形成
统一的景观体系,景观生态质量一般。
16.3 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结论
16.3.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对植被及植物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将造成评价区一定面积植被的消失,但影响面积有限,而且本工
程所在区域人为活动频繁,自然植被次生性强,物种多样性较低,所占类型广泛
分布于滇中地区,并非评价区所特有。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对评价区内任何一种植
被类型造成较大影响,造成评价区内任何一种植被类型的消失,在采取做好施工
管理、控制作业面等措施的情况下,工程占地对评价区植被的影响较小。
工程施工将使该区域部分常见植物种类个体数量减少或是生长不良,受项目
影响的植物种类均为当地常见种和广布种,项目建设虽会造成占地区植物个体数
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减少,但随着后期湿地、绿化等工程的建设,这种
影响将得到补偿、恢复,对该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不会产生明显的影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8
响。
(2)对陆栖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工程施工会迫使原栖息在这一带的动物迁往其他生境适宜的地区,但
不会导致任何物种的消失,随着工程建设的结束,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种群又会
得以恢复或略有增长。
(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河道清淤引起的环境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行为、
繁殖和分布,造成一部分水生生物死亡,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
少;工程完毕后,由于原本对水体污染程度较高的底泥被挖走,水中各种污染物
的含量大幅降低,水流速度加快,水中溶解氧含量提高,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的
生存和繁殖,将使九溪河的生物多样性得以增加。
(4)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本项目工程评价区总面积110.66hm2,工程永久占地19.08hm2。占地对评价
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小,仅对土地利用性质和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
也是本项目建设不可避免的,但从整个评价区来看,占地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并不显著。
(5)对基本农田的影响
本项目工程将占用约4.69hm2 的基本农田,占评价区基本农田面积的8.76%,
建设单位须遵照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程序报批;经批
准占用的基本农田,建设单位应积极配合国土部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修改和报
批,以保证基本农田总面积的动态平衡。同时应严格按照土地管理相关规定,按
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认真执行占地补偿制度对占用的基本农田进行补偿,
缴纳或者补足涉及基本农田保护耕地造地费,专款用于新的耕地开垦。
(6)水土流失影响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占地区范围内的地表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破
坏,造成水土流失。项目在主体工程施工的同时,保障水土防治措施有效落实的
前提下,可以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是可接受的。
16.3.2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39
(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废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主要因素为施工生产废水及施工期
雨水冲刷地表产生的地表径流。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为集镇湿地运营过程产生的冲
厕废水,经集镇管网排至九溪镇污水处理厂,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场内修建废水沉淀贮水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工具清洗、养
护和施工现场洒水抑尘,不外排。在确保施工废水得到储存的前提下,对东风水
库水质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雨水冲刷地表产生的地表径流直接经九溪大河进入东风水库,如果不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材料及车辆跑冒滴漏的废油会随着雨水进入东风水库,
对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堆场应远离河边,并进行覆盖。
施工开挖后及时进行防护,施工场地及时清理。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好车辆状况,
加强道路监控,减少车辆漏油的现象,尽量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
(2)运行期地表水环境影响
项目实施后,通过入河支流拦污沉沙治理工程、大村排污沟入河污染治理、
九溪河下游旁路人工湿地治理工程,不改变入河水量,能有效改善九溪河水质;
驳岸及河床设计、挡水坎、桥梁、截污控制等工程措施实施后,能有效改善九溪
河水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运行期生活污水为游客冲厕废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进入九溪镇污水处理厂
处理,不外排。
项目实施后,通过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区内河道底泥中污染源全部被消减,通
过面源治理工程九溪河污染物可消减20%~50%。对九溪河及东风水库的水质均
属于有利影响。
湿地非正常情况对上游来水不能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甚至湿地清淤期间,
会造成水中SS 突然增加,对九溪河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影响是暂时的。
总之,应加强沉沙治理工程、湿地运行管理,河道主体工程和面源治理工程
的实施最终对九溪河的水质产生有利影响。
16.3.3 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地面开挖、施工建设、运输等活动产生的粉尘,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40
以及运输工具产生的废气、淤泥产生的无组织废气等。
施工场地需在施工时进行围挡,施工场地勤洒水,及时清洁地面及运输车辆
轮胎,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进行覆盖。对河道废弃淤泥进行镂空覆盖、
投洒石灰等方式减轻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在采取适当防范措施,通过空气扩散稀释后,本项目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运营期
本项目正常运营时不使用其他机械。项目施工结束后,不成立专门的管理机
构,依旧由九溪河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局进行日常管理,不新增管理
人员。所以,项目营运期无废气污染物产生,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面源污染物治理工程投入运营后,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来自湿地工程生物塘中
产生的恶臭。主要通过空气稀释扩散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16.3.4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施工机械会产生噪声,对施工场地附近村庄产生影响。经
预测,距离施工场地100m 范围以内的施工噪声超过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夜间标准的要求,距离施工场地20m 范围
以内的施工噪声超过了昼间标准。
本项目运营期不使用其他机械工具,不产生噪声污染源,不会对周围环境产
生噪声影响。
16.3.5 固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
本项目无废弃土石方产生,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河道清淤的淤
泥。采用卡车运输,对于滩地清出较干燥的泥砂,可就近用于河堤的加固回填,
其余泥砂及杂草等用卡车运输,为减少对岩土的二次污染,尽量采用封闭式卡车
进行运输。剩余的淤泥及杂物在九溪镇废物资源化中心风干后运至江川县垃圾填
埋场处理。
(2)运营期
本项目正常运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湿地植物收割废物、
湿地底泥、沉沙治理工程打捞的固废等,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不外排。本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41
项目固废100%处置。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固废100%处置,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16.3.6 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从风险分析看,本项目环评考虑生态风险,主要为外来物种入侵。但本项目
可研所选择的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的主要建群种以乡土植物品种为主,生物安全
可以控制,不会发生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16.3.7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工程施工对当地经济具有带动作用,工程完工后可提高河道防洪能
力,保护两岸农田和人口。项目对河道清淤后,清除了河道内污染物,对河道水
质、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同时可带动旅游业,增加社会就业,促进九溪镇乃
至玉溪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6.4 公众参与
本项目沿线居民大都积极拥护本项目的建设,并要求尽快开工建设;大部分
被调查人员认为项目建设有利于本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大部分调查者认
为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当地的防洪是很有利的;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的环境污
染主要是污水和固体废物,提出沿河道修建垃圾池,便于处理农业垃圾,并从源
头治理整条河段。
本项目沿线受影响的社会团体均同意本项目的建设,均认为项目建设对于当
地防洪是有利的,社会团体提出的有关环保的意见我们均已采纳实施。
16.5 总结论
本项目为河道治理工程,属于非污染生态工程,项目选址和建设内容符合当
地主要规划,满足《玉溪市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要求。
项目主要污染在施工期,但施工期较短,施工过程只要落实好各项环保措施,
保证环保资金的投入,加强管理,则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污染物排放不会造成当地环境功能的改变;施工结束后施工期各项不利影响可消
除。
项目实施后,通过实施河道清淤、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九溪河水质将得到明
显改善;实施了底泥清掏,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项目实施可增强水体观
赏性,增加绿化景观层次性,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人居环境;提高九溪河
九溪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142
防洪能力,保障九溪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项目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运营
期的影响主要为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严格执行“三同时”要求和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措施
的条件下,从环境影响的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友情链接

上海市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甘肃   |   贵州   |   云南   |   陕西   |   湖南   |   广西   |   广东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河北   |   天津   |   北京
云南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广东   |   浙江   |   山东   |   湖南   |   湖北   |   福建


ICP备案号:滇ICP备19009967号     |
©2024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
主办单位: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气象路王家坝23号    |
邮箱:office@yraes.org.cn    |
电话:0871-64142163    |
邮编:650034
技术支持:云南亚萨科技有限公司    |

返回顶部